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其三刘裕》
《咏史·其三刘裕》全文
宋 / 陈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长安何但遗黎舞,翁仲铜驼亦笑开。

他日佛狸南下路,青泥千尺髑髅台。

(0)
翻译
长安何止是流离失所的人们在欢舞,连铜铸的翁仲和驼背铜像也在微笑中展露
未来佛狸若率军南侵,那将是昔日青泥路上累累白骨堆砌的高台
注释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代唐朝的长安。
遗黎:流离失所的人民。
翁仲:古代宫门外的石人,象征守护者。
铜驼:铜制骆驼,原为汉朝宫门前的装饰物,后成为长安的标志。
亦笑开:仿佛也在微笑,形容景象荒凉而悲壮。
他日:将来的一天。
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这里借指侵略者。
南下路:向南进犯的道路。
青泥:形容道路泥泞。
千尺:极言其高。
髑髅台:堆积白骨的高台,象征战争的残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的《咏史》其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长安城在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以及对未来的警示。首句“长安何但遗黎舞”,以长安作为历史的象征,暗示了民众在战乱后只能以舞蹈寻求片刻欢愉,反映出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困苦。次句“翁仲铜驼亦笑开”中,“翁仲”是古代石像,这里借指陵墓前的石人,而“铜驼”则是长安的标志性建筑,它们仿佛也在嘲笑这种世态炎凉。最后两句“他日佛狸南下路,青泥千尺髑髅台”,预言了北方敌人的入侵(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可能将导致累累白骨,尸骨堆积成台,令人不寒而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强烈的讽刺和警示意味。

作者介绍
陈普

陈普
朝代:宋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你喜欢

赠毛彦谟二首·其一

相逢晚岁莫情疏,径欲连墙卜并居。

苦学羡君诗有味,固穷怜我食无馀。

从容杯酒频挥麈,斗薮尘埃喜振裾。

闻道谈言过辅嗣,故应回首万浮虚。

(0)

雪九首·其八

撒盐乍可拟,刻楮竟难成。

妍词觑天巧,应复召邹生。

(0)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结庐深山顶,遂怀安隐心。

安隐如之何,道胜尘虑沈。

青霞白云致,茂树修竹阴。

翛然北山上,令人思重寻。

(0)

期颐堂·其四

不服丹砂不茹芝,老来四体未全衰。

有人问我期颐法,一味胸中爱坦夷。

(0)

招荆江游子

冲风逐飞云,庭叶纷坠槁。

荡子久不归,佳人坐中老。

萧萧楚山晚,湛湛江水流。

经从望夫石,那得不回头。

(0)

诗一首

福唐太守天下才,好事求奇竭中楮。

有时劝我静祛怀,到处寻幽闲笑侣。

一朝薏苡足人疑,万里珠玑同梦睹。

树墓休提孤剑耨,星垣忽见清弦古。

好物终难寂寞留,高门即是从容所。

几年何地各分飞,此地当歌忽胥遇。

还记当头洒泪人,同是从前旧承顾。

中郎一见厚难忘,柯亭有竹君知否。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