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霁。冻阁茶烟,萦帘丝细。粉剩脂残人乍起。
增娇媚。剪尺摩挲,怕宿酲还醉。思远道,阑干倚。
鱼渺雁绝,懒对青铜照,从鬟委。冷清清地。
乌东上,蟾西下,年华且漫夸秾李。北塞枉凝睇。
屏山隔,灯花翠。来去无踪,夜夜思潮洞庭水。
书写罢,谁为寄。费怀人、几点登高泪。山如洗。
幸寒林、早落秋声里。教侬心、平地驰千里。
霜天霁。冻阁茶烟,萦帘丝细。粉剩脂残人乍起。
增娇媚。剪尺摩挲,怕宿酲还醉。思远道,阑干倚。
鱼渺雁绝,懒对青铜照,从鬟委。冷清清地。
乌东上,蟾西下,年华且漫夸秾李。北塞枉凝睇。
屏山隔,灯花翠。来去无踪,夜夜思潮洞庭水。
书写罢,谁为寄。费怀人、几点登高泪。山如洗。
幸寒林、早落秋声里。教侬心、平地驰千里。
这首《迷仙引》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一幅霜天初晴、冬日静谧的画面。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寒冷冬日中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霜天霁”开篇点明了环境背景,霜后的天空晴朗,预示着清新与宁静。“冻阁茶烟,萦帘丝细”则描绘了室内温暖的茶香与轻柔的窗帘丝线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粉剩脂残人乍起”,写出了人物从睡梦中醒来的情态,虽有几分慵懒,却也增添了几分娇媚。“剪尺摩挲,怕宿酲还醉”,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宿酒未醒的朦胧,又有对远方的思念。
接下来,“鱼渺雁绝,懒对青铜照,从鬟委”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的孤独感。鱼雁难通,意味着与远方亲朋的联系断绝,面对镜子时的懒散,以及发鬟的随意散落,都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疲惫与无奈。“冷清清地。乌东上,蟾西下,年华且漫夸秾李”,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慨,即使是在寒冷的季节,年华依旧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只能用夸赞春花来寄托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北塞枉凝睇。屏山隔,灯花翠”,通过北塞的眺望与屏风的阻隔,形象地展示了空间上的距离与心灵上的隔阂,灯花的翠绿在昏暗中显得格外醒目,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最后,“来去无踪,夜夜思潮洞庭水。书写罢,谁为寄。费怀人、几点登高泪。山如洗。幸寒林、早落秋声里。教侬心、平地驰千里。”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深切思念,即使是在寂静的夜晚,思绪也如同潮水般涌向洞庭湖畔。书写的情感无法传达,只能化作几滴登高时的泪水。山色如洗,寒林中早已有秋声传来,这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内心情感的投射。最后,主人公的心灵仿佛在平地上驰骋千里,跨越了现实的限制,直抵思念的彼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与思念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朋的深深挂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别久音问旷,不疑窗外声。
蟢子焉足凭,檐鹊长欺人。
月圆忽已缺,暑去寒相因。
书来不敢看,恐是遗东邻。
尝闻有归期,寒风暗自惊。
午梦迎中途,生憎黄莺鸣。
修阻谁能料,新心知重轻。
万事弗信缘,沉吟空复情。
妾身欲化作松树,抱松而死代松蠹。
三日胶漆松为身,峨峨矗立不崩仆。
龙鳞片片入凝脂,作松疣赘无穷期。
乳膏下凝为琥珀,鬒发上萦为菟丝。
有身不得代姑死,哭作松声风雨起。
力拔松兮一千尺,击贼轻与蔗竿似。
松兮莫作老龙飞,妾与姑魂长在此。
舍舟意不惬,命驾陟遥巘。
磴绝每独扳,苔滑仍自践。
维时孟秋初,山翠净如洗。
凝睇既清峻,引步更幽缅。
□□古岩下,欹侧一径转。
云房日不到,水帘风自卷。
聿想采真人,星纨若在眼。
延赏意莫置,视眺恨已晚。
松风生暮寒,竹露忽复凉。
馀霞袭茵阁,新月照兰坂。
命酌歌紫芝,悠悠而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