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久音问旷,不疑窗外声。
蟢子焉足凭,檐鹊长欺人。
月圆忽已缺,暑去寒相因。
书来不敢看,恐是遗东邻。
尝闻有归期,寒风暗自惊。
午梦迎中途,生憎黄莺鸣。
修阻谁能料,新心知重轻。
万事弗信缘,沉吟空复情。
别久音问旷,不疑窗外声。
蟢子焉足凭,檐鹊长欺人。
月圆忽已缺,暑去寒相因。
书来不敢看,恐是遗东邻。
尝闻有归期,寒风暗自惊。
午梦迎中途,生憎黄莺鸣。
修阻谁能料,新心知重轻。
万事弗信缘,沉吟空复情。
这首诗名为《古诗十九首(其十七)》,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全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之苦与思念之情。
首句“别久音问旷”,点明了主人公与友人分别已久,音讯渺茫,内心充满孤独与寂寞。接着,“不疑窗外声”一句,看似矛盾地表达了对任何外界声音的关注与期待,哪怕只是窗外微小的声音,也足以触动内心的敏感神经。
“蟢子焉足凭,檐鹊长欺人”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蟢子和檐鹊分别比作不可靠的朋友与欺骗者,形象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怀疑。
“月圆忽已缺,暑去寒相因”描绘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而“书来不敢看,恐是遗东邻”则表现了主人公对收到信件的复杂心理,既渴望又害怕,担心信中内容可能带来的失望或尴尬。
“尝闻有归期,寒风暗自惊”表达了对归期的期盼与对时间流逝的焦虑。接下来,“午梦迎中途,生憎黄莺鸣”则通过午梦与黄莺的鸣叫,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修阻谁能料,新心知重轻”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对人际关系的重新评估。“万事弗信缘,沉吟空复情”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在面对人生变故与情感纠葛时,应保持理性与平和的心态,不轻易相信命运的安排,也不沉溺于无谓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与自然现象的描绘,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生活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