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庵儿,阿谁在、庵中撑柱。
看饥来吃饭,谁知甘苦。
角徵宫商谁解听,青黄皂白谁能睹。
向平常、日用应酬人,谁区处。是谁行,是谁举。
是谁默,是谁语。这些儿透得,便知宾主。
外面形躯谁做造,里头门户谁来去。
造无为、毕竟住谁庵,朱陵府。
谁是庵儿,阿谁在、庵中撑柱。
看饥来吃饭,谁知甘苦。
角徵宫商谁解听,青黄皂白谁能睹。
向平常、日用应酬人,谁区处。是谁行,是谁举。
是谁默,是谁语。这些儿透得,便知宾主。
外面形躯谁做造,里头门户谁来去。
造无为、毕竟住谁庵,朱陵府。
这首元代李道纯的《满江红·赞谁庵殷管辖》是一首禅宗风格的词,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生命中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内在与外在的关系。词中“谁是庵儿”反复出现,象征着探寻自我存在的真谛,如同寻找那个在庵中撑柱的人,暗示着个体在世间生活中的定位和责任。
“饥来吃饭,谁知甘苦”描绘了日常生活的平凡,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世间苦乐的洞察。接下来的“角徵宫商谁解听,青黄皂白谁能睹”则暗示了世间纷繁复杂,唯有内心清净者才能洞悉其本质。
“向平常、日用应酬人,谁区处”表达了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强调了个体在应对世事时的智慧和判断。“是谁行,是谁举。是谁默,是谁语”进一步追问生命的行动、沉默和言语背后的真实身份。
词的最后,“外面形躯谁做造,里头门户谁来去”揭示了身体与心灵的界限,以及内外世界的交互。“造无为、毕竟住谁庵,朱陵府”借用道教概念,指出真正的自我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居住在无形的精神世界——朱陵府。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一系列的疑问和比喻,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真实意义和存在状态,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和禅宗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