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汴州留别韩愈》
《汴州留别韩愈》全文
唐 / 孟郊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不饮浊水澜,空滞此汴河。

坐见绕岸水,尽为还海波。

四时不在家,弊服断线多。

远客独憔悴,春英落婆娑。

汴水饶曲流,野桑无直柯。

但为君子心,叹息终靡他。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iànzhōuliúbiéhán
táng / mèngjiāo

yǐnzhuóshuǐlánkōngzhìbiàn
zuòjiànràoànshuǐjìnwèiháihǎi

shízàijiāduàn线xiànduō
yuǎnqiáocuìchūnyīngluòsuō

biànshuǐráoliúsāngzhí
dànwèijūnxīntànzhōng

注释
浊水澜:浑浊的河水。
滞:停留。
汴河:古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今河南开封段。
弊服:破旧的衣服。
憔悴:形容人面容瘦弱、精神疲倦。
婆娑:形容树枝随风摇摆的样子。
曲流:弯曲的水流。
野桑:野生的桑树。
君子心:高尚的品德或理想。
靡他:没有其他的选择,专一不变。
翻译
我不饮用浑浊的河水,只是停滞在汴河岸边。
我坐在这里,看着河水环绕两岸,最终都汇入大海。
一年四季都不在家,破旧的衣服常有断线的地方。
远方的旅人独自憔悴,春天的花朵也在风中摇曳凋零。
汴河的水弯曲流淌,野生的桑树没有笔直的枝条。
但我只为了君子的志向,叹息却无他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旅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伤情怀。开篇“不饮浊水澜,空滞此汴河”两句,通过不愿意饮用浊流之水,而选择停留在汴河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水源的眷恋和渴望。

接着“坐见绕岸水,尽为还海波”一句,从静坐在岸边观察周围的水景,到发现这些水都将归向大海,流露出一种无法留住时光和情感的无奈。

“四时不在家,弊服断线多”两句,则通过对季节更迭与个人衣着破旧的描述,强调了诗人长时间漂泊他乡、心境的凄凉。这里的“弊服断线”,形象地展示了旅途中的艰辛和个人的沧桑。

“远客独憔悴,春英落婆娑”一句,以远行者之身感受着孤独与忧愁,同时春天的花朵凋零,更增添了一份离别的哀愁。诗人通过这种景象,传达了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无力回天的情绪。

“汴水饶曲流,野桑无直柯”两句,再次提及汴河的流水和岸边野生桑树的形态。汴水的蜿蜒曲折与野桑的扭曲无直枝,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精妙刻画,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曲折与复杂。

最后,“但为君子心,叹息终靡他”一句,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内心坚守着高尚的情操和不渝的信念。这里的“君子心”,指的是一种品行高洁、坚持自我理想的情怀,而“终靡他”则强调了这种情操是永恒不变的。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个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是一篇充满哀愁与哲理的杰作。

作者介绍
孟郊

孟郊
朝代:唐   字:东野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生辰:751~814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猜你喜欢

十六夜小斋待月元白约卿同赋

东来车骑访幽栖,共待清光手重携。

九市烟尘人境外,万家砧杵帝城西。

黄山远见宫槐直,紫阁平临海树低。

何事天涯问圆缺,故园应待尺书题。

(0)

雨夜郑驾部携酒同过黎司封宅时司封已擢广西参藩

佩刀解赠意踌躇,把袂燕歌泪满裾。

客路风烟频汉诏,主恩天地有潘舆。

蓟门夜色千家雨,桂海秋涛九月书。

乡里衣冠吾独后,淩云空自老相如。

(0)

送从弟淳伯南归二首·其二

同有怀萱梦,而先戏彩欢。

朝餐行荐笋,秋佩且纫兰。

山笥归时检,尘冠异日弹。

长安春柳色,还待玉骢看。

(0)

燕京卧病书怀五首·其四

辛苦防倭戍,千夫愤未消。

国威虽不损,师律恐成骄。

星垒连江雾,云旗蔽海潮。

东南堪一尉,深仗圣明朝。

(0)

金山寺

泠泠钟磬音,金口惬幽寻。

溪绕芙蓉殿,山开薝卜林。

绳床逢鸟下,锡杖过苔深。

一听维摩偈,弥清尘外心。

(0)

雨中同元白过惟敬借树轩

意惬过逢数,更阑笑语长。

乱蛩灯下静,深竹雨中凉。

客坐开山笥,乡心寄酒觞。

子云方寂寞,谁道校书郎。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