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钟磬音,金口惬幽寻。
溪绕芙蓉殿,山开薝卜林。
绳床逢鸟下,锡杖过苔深。
一听维摩偈,弥清尘外心。
泠泠钟磬音,金口惬幽寻。
溪绕芙蓉殿,山开薝卜林。
绳床逢鸟下,锡杖过苔深。
一听维摩偈,弥清尘外心。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宁静与庄严,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美丽以及其内在的精神氛围。
首句“泠泠钟磬音”,以“泠泠”形容钟磬声的清脆悦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金口惬幽寻”一句,巧妙地将听者的声音与钟磬声相联系,暗示了心灵的契合与净化。
“溪绕芙蓉殿,山开薝卜林”两句,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手法,溪流环绕着精美的殿堂,山间则生长着薝卜林,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秀丽,也寓意着佛法的深远与纯净。
“绳床逢鸟下,锡杖过苔深”描绘了僧侣日常生活的场景,绳床是僧人打坐之处,鸟儿的飞落与僧人的行踪交织在一起,增添了生活的生动气息。锡杖在苔藓覆盖的小径上留下痕迹,不仅体现了僧侣修行的坚定,也象征着佛法的足迹遍布四方。
最后,“一听维摩偈,弥清尘外心”表达了诗人听完维摩诘菩萨的教诲后,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净化与升华,远离了世俗的烦恼,达到了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金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僧侣生活和佛法精神的感悟,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美好,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清净、和谐生活的向往。
从来解歌人,古时有秦青。
酌酒不得见,为我陶性灵。
空与龌龊士,拘然同一形。
红颜一以变,鬒发将成星。
狂来且须饮,罄此双玉瓶。
暂醉花下眠,忘此春冥冥。
葡萄夏初熟,颗颗如紫玉。
凉月夜不扃,遂向月中宿。
月中有嫦娥,应来下相逐。
携我上天去,姓名抛鬼录。
我愿为嫦娥,从新制歌曲。
一醉十万龄,翻嫌药杵促。
素娥不知数,一一向我瞩。
我把白榆浆,顷刻变醽醁。
素娥意不投,掷我下海舟。
长风三万里,知向何方游。
龙宫敞双阙,阍者反见求。
问我名与姓,身上云烟浮。
但知去所向,不计来何由。
我见长须宰,呼为人世囚。
送我上天界,焉能处中州。
海波遂腾沸,浪起如山丘。
《拟古诗七十首·其十二李翰林白自明》【明·盛时泰】从来解歌人,古时有秦青。酌酒不得见,为我陶性灵。空与龌龊士,拘然同一形。红颜一以变,鬒发将成星。狂来且须饮,罄此双玉瓶。暂醉花下眠,忘此春冥冥。葡萄夏初熟,颗颗如紫玉。凉月夜不扃,遂向月中宿。月中有嫦娥,应来下相逐。携我上天去,姓名抛鬼录。我愿为嫦娥,从新制歌曲。一醉十万龄,翻嫌药杵促。素娥不知数,一一向我瞩。我把白榆浆,顷刻变醽醁。素娥意不投,掷我下海舟。长风三万里,知向何方游。龙宫敞双阙,阍者反见求。问我名与姓,身上云烟浮。但知去所向,不计来何由。我见长须宰,呼为人世囚。送我上天界,焉能处中州。海波遂腾沸,浪起如山丘。
https://shici.929r.com/shici/7HxUZPf.html
凄凄三秋时,寒风夜及朝。
霖雨天中来,湿我旌与旓。
我本从征士,道路走已交。
飘飘如飞燕,不得归故巢。
腹饥衣又薄,海隅久飘飖。
盛年不可再,壮志日已消。
逆旅逢主人,四壁多矰蛸。
自我于役来,愁多欢弥劭。
况此观获时,中心感田苗。
漂泊不可拾,弃此东作劳。
双泪落已尽,私意犹自胶。
哀哀发短咏,聊以奏长谣。
居人如见和,丝竹奚相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