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栖遁者,飞锡云外峰。
去留渺莫测,心与浮云同。
潜山几千仞,瞬息收奇功。
斯人不可作,谁能继其踪。
上人栖遁者,飞锡云外峰。
去留渺莫测,心与浮云同。
潜山几千仞,瞬息收奇功。
斯人不可作,谁能继其踪。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林枝所作,题为《飞锡峰》。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居遁世的高僧,他行踪飘忽不定,如同天际的浮云一般难以捉摸。他栖息在那座高达数千仞的潜山之巅,仿佛瞬间便能收尽山峰的奇伟之力。
诗人通过“上人栖遁者,飞锡云外峰”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这位高僧的形象,他远离尘嚣,遁入山林,以云为伴,以峰为家,自由自在,超脱世俗。接着,“去留渺莫测,心与浮云同”进一步强调了高僧行踪的飘忽和心灵的自由,他的心如同浮云般无拘无束,去留之间皆是自然,不为世间万物所束缚。
“潜山几千仞,瞬息收奇功”则赞美了潜山的雄伟壮观,同时也暗示了高僧能够洞察山川之灵,汲取自然之精华。最后,“斯人不可作,谁能继其踪”表达了对这位高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感叹于这样的人物难以再得,无人能追随其后,继续在这条超凡脱俗的路上前行。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形象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深深敬佩。
前年为郡得陵时,不谓其州陋如此。
萧条官宇岩岭上,零落民家坑谷里。
西城初入已可厌,窃谓岂堪余所止。
幸逢之彦倅郡事,日月渐深殊可喜。
予之所禀至迂谬,君亦恬然尤自委。
每来聚议一朝罢,各去掩门归隐几。
虽然有时亦为会,此事可知谁得已。
酒肴粗粝妓乐可,况复譊譊满公使。
惟于试茶并看画,以此过从不知几。
幕中有客乃佳士,爱遣高谈听亹亹。
如斯共处五百日,索寞情怀未尝起。
君今官满忽先去,撩动予愁安可柅。
英溪长亭一挥手,自此吴蜀五千里。
谓言川江会北固,中亦有船多上水。
愿君因出到金山,遇此莫忘批纸尾。
昔我去守陵阳日,门前夹道初种榆。
今年我自山南归,向椽大者皆柱粗。
两边合阴若深洞,满地清影繁如铺。
是时暑气正炎酷,无处容此烦病躯。
昼摇清风夜筛月,日日不可离群株。
闲邀亲友坐其下,左右间设琴与壶。
人生适意乃为乐,此乐已恐他更无。
霜飙未起枝叶在,且与诸君同此娱。
秦中物专美,榅桲为嘉果。
南枝种府署,高树立婀娜。
秋来放新实,照日垂万颗。
中滋甘醴酿,外饰素茸裹。
彦思摘晨露,满合持赠我。
复侑以佳句,再拜极所荷。
珍之不敢尽,玩已即深锁。
兹焉遂名产,沙苑忽幺么。
新霜夜落群梢鸣,群风刮天为早晴。
南山向晓尽张列,颓岭断壑当空横。
开轩一见喜无量,走上高阁临飞甍。
层栏倚遍不能下,状貌秀活围双睛。
奔腾远近若波浪,爱极拟去中间行。
此时只恨少佳客,相共叫笑誇峥嵘。
我思黄子者奇士,趣向超越无俗情。
手提诗笔若椽大,到处咏物物有名。
我今此县颇幽僻,复在岁杪天气清。
溪中鱼蟹易寻觅,林下梨栗新收盛。
子如访我住旬浃,此品可备盘与觥。
遂驰仆马去邀子,愿子为我聊出城。
私心不独徒见子,亦愿播此山之声。
子如不见不为咏,可惜此山虚此生。
蜀土茶称盛,蒙山味独珍。
灵根托高顶,胜地发先春。
几树初惊暖,群篮竞摘新。
苍条寻暗粒,紫萼落轻鳞。
的皪香琼碎,䰐鬖绿虿匀。
慢烘防炽炭,重碾敌轻尘。
无锡泉来蜀,乾崤盏自秦。
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
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
冰霜疑入骨,羽翼要腾身。
磊磊真贤宰,堂堂作主人。
玉川喉吻涩,莫惜寄来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