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清明已半春,幕中何许可娱宾。
堵观不是穿杨手,珍重贤侯诲尔频。
待得清明已半春,幕中何许可娱宾。
堵观不是穿杨手,珍重贤侯诲尔频。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春色已过半,主人设宴招待宾客的场景。诗人以“待得清明已半春”开篇,巧妙地将季节更迭与宴会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珍惜当下氛围。接着,“幕中何许可娱宾”一句,点明宴会的欢愉气氛,暗示主人精心准备,宾客得以享受盛宴。
“堵观不是穿杨手”,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观看宴会比作射箭中的“穿杨”,意在赞美宴会的精彩绝伦,如同技艺高超的射手一箭穿杨,令人赞叹不已。同时,也暗含对宴会组织者卓越能力的肯定。
最后,“珍重贤侯诲尔频”表达了对宴会主人的敬重之情,同时也暗示宴会中不乏智慧与教诲,频繁地给予参与者启示与指导,使得整个宴会不仅娱乐性十足,更有深意和教育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宋代文人雅集的风雅与高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宴会主人的赞赏。
看涓涓、两水自东西,中有百花庄。
步交枝径里,帘分昼影,窗聚春香。
依约谁教鹦鹉,列屋带垂杨。
方喜闲居好,翻为诗忙。
多少周情柳思,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
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塘。
且休将扇尘轻障,万山深、不是旧河阳。
无人识,牡丹开处,重见韩湘。
爱闲能有几人来。松下独徘徊。
清虚冷淡神仙事,笑名场、多少尘埃。
漱齿石边危坐,洗心易里舒怀。划然长啸白云堆。
更待月明□。一瓢春水山中饮,喜无人、踏破苍苔。
开了桃花半树,此游不是天台。
密荫繁枝覆檐额,万蕊千葩描不得。
晚风不动日微烘,游蜂成阵香成国。
野花有史说山矾,尺许来高尘土间。
树头初拆千脐麝,花女吹香宁复悭。
试登楼上凭阑看,花与诗人忽为伴。
恍疑身在广寒宫,笑折一枝归几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