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庙前鼓声起,江头走却四太子。
绯袍玉带坠复跳,华人顿足胡儿喜。
君不见和尚原头走秃胡,天为中原留逆雏。
他时再作江南图,韩公吴公还有无?
金山庙前鼓声起,江头走却四太子。
绯袍玉带坠复跳,华人顿足胡儿喜。
君不见和尚原头走秃胡,天为中原留逆雏。
他时再作江南图,韩公吴公还有无?
这首诗描绘的是明朝诗人李东阳所作的《乌珠走》中的一幕场景。诗中以金山庙前鼓声响起为引子,描述了四太子(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敌对势力)在江边仓皇逃窜的情景。"绯袍玉带坠复跳"形象地刻画了四太子狼狈的模样,华人看到这一幕欢欣鼓舞,而胡儿则显得惊慌失措。诗人接着借"和尚原头走秃胡"暗示敌人的败退如同丧家之犬,天意似乎在保留下中原的希望。最后,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如果将来再绘江南图景,那些曾与敌人对抗的英雄如韩公和吴公是否还会存在?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战争中的胜败转换,同时也寓含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