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五》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五》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芦笋初似竹,稍开叶如蒲。

方春节抱甲,渐老根生须。

不爱当夏绿,爱此及秋枯。

黄叶倒风雨,白花摇江湖。

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

安得双野鸭,飞来成画图。

(0)
注释
芦笋: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初似:起初像。
稍开:渐渐展开。
叶如蒲:叶子像菖蒲。
方春:早春。
抱甲:包裹硬壳。
渐老:随着生长。
根生须:根部长出胡须。
不爱:不喜欢。
当夏绿:夏日翠绿。
及秋枯:秋天的枯黄。
黄叶倒:黄叶翻倒。
白花摇:白花摇曳。
江湖:江河湖泊。
移植:移栽。
苦勤劬:辛苦勤劳。
安得:如何能得。
野鸭:野鸭子。
画图:画面。
翻译
芦笋初时像嫩竹,叶子渐渐展开如菖蒲。
在早春时节它包裹着硬壳,随着生长根部长出胡须。
它不喜夏日翠绿,却偏爱秋天的枯黄。
黄叶在风雨中翻倒,白花在江面上摇曳。
想要将它移植到江湖,多么辛苦勤劳。
如何能得到两只野鸭,飞来与它共绘一幅画。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通过对芦笋生长过程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变化的赞美。"芦笋初似竹,稍开叶如蒲"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芦笋从幼嫩到逐渐展露本质的过程,生动形象。

"方春节抱甲,渐老根生须"则进一步描绘了时间流转中生命力度过四季,从初生的坚韧到年迈时的苍老,每一步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哲理。

然而,诗人并不沉醉于春天的繁华,而是对秋天枯萎的景象有着特别的情感寄托。"不爱当夏绿,爱此及秋枯"表明了诗人独到的审美情趣,对生命中脆弱和消逝美的欣赏。

接着,"黄叶倒风雨,白花摇江湖"两句则以动人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在秋天的最后舞蹈。落叶随风雨纷飞,白花在江湖间轻摇,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秋色图卷。

然而,这种美丽并非人人都能亲临。"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透露出诗人对远方自然之美无奈的情感,以及如果要将这份美带给他人所需付出的辛勤劳动。

最后,"安得双野鸭,飞来成画图"则是诗人对于偶尔能够欣赏到大自然馈赠的惊喜之情。两只野鸭无意间落入园中,竟然也成了这幅生机勃勃的画卷上的一部分,让整个场景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芦笋生长过程以及秋天自然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远的哲理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对于大自然无法掌控的无奈,以及对偶然之美的珍视。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因雨和杜韵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0)

点绛唇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0)

初春感怀

关河谢远游,岁月迫归休。

敢恨骥伏枥,但思狐首丘。

雪明窗误晓,霜点鬓惊秋。

羁旅饶愁思,谁怜季子裘。

(0)

洗马池

一一牵来种是龙,临深欲下更嘶风。

金鞍玉勒抛何处,腾踏渥洼寒影中。

(0)

赠质上人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0)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