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围欲尽三千界,地险真成百二关。
不向中峰最高处,诸君元未识庐山。
天围欲尽三千界,地险真成百二关。
不向中峰最高处,诸君元未识庐山。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与神秘,通过“天围欲尽三千界,地险真成百二关”两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庐山的广阔与险峻,仿佛天地之间的界限都在这里被打破,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观。接下来,“不向中峰最高处,诸君元未识庐山”,则表达了只有站在庐山的最高峰,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全貌和精髓,暗含着对庐山独特魅力的赞叹以及对攀登者精神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只有站在高处,才能全面理解事物的本质。这种借景抒情、寓理于形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既具审美价值,又富有深意,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
洪谷仙去五百年,丹青流落何翛然。
九疑之山何突兀,乱云惨澹秋风前。
寻幽忽有蓬莱仙,歌声隐约清溪边。
萧萧木叶下无际,不见归来张季船。
前村后村高复下,远渚近渚断又连。
夕照迟迟俯西川,树底人家起碧烟。
卷中妙境无穷已,挥毫聊尔纪新篇。
长衢若平川,轻车驰流波。
上有都人子,明肌艳朝霞。
芳尘扬远风,白日耀舞罗。
少年轻薄儿,调笑相经过。
狎坐酌美酒,日暮酣且歌。
千金罄一笑,豪右焉能加。
时俗誇朱颜,美女悦春华。
春华岂不好,迟暮当如何?
金溪庙前草离离,金溪庙中两女儿。
青山犹似旧时色,流水不尽行人悲。
翠翘珠珥垂孔雀,庙门深锁藤华落。
灵风萧飒半空来,髣髴音容启珠箔。
忆昔里中初赋银,银赋日急家日贫。
父身搒掠痛欲绝,女心愤结何由伸。
鬼狐夜号天漆黑,大冶腾腾火光烈。
可怜踊跃双蛾眉,变作兼金白如雪。
君不见缇萦上书更肉刑,木兰远赴可汗兵。
固知才略过男子,不如孝女英烈能捐生。
又不见湘妃江边泪斑竹,韩凭冢上连理木。
固知精诚可相召,不如孝女感化独神速。
赤龙并驾参婵娟,万古日月悬中天。
人生虽死名不死,吁嗟丈夫应愧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