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横桑下涧,望处极西郊。
有客同飞盖,何人伴结茅。
桥横桑下涧,望处极西郊。
有客同飞盖,何人伴结茅。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画卷。首句“桥横桑下涧”,以“横”字生动地勾勒出桥梁横跨于桑树下的小溪之上,既展现了桥梁的稳固与实用,也暗示了周围环境的自然与和谐。接着,“望处极西郊”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仿佛可以遥望到那广阔的西郊,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意境。
“有客同飞盖”描绘了与友人一同驾车出游的情景,其中“飞盖”一词形象地表现出了车辆疾驰的状态,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轻松愉快的氛围。“何人伴结茅”则转而思考,表达了对能够与之共同建造茅屋、过着隐逸生活的知音的渴望,流露出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以及对友情与归隐的深深向往。
天云惨惨秋阴薄,卧听北风鸣屋角。
平明惊鸟四散飞,一夜新霜群木落。
南山郁郁旧可爱,千仞巉岩如刻削。
林枯山瘦失颜色,我意岂能无寂寞。
衰颜得酒犹彊发,可醉岂须嫌酒浊。
泉傍菊花方烂漫,短日寒辉相照灼。
无情木石尚须老,有酒人生何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