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保宁风度,具眼衲僧试觑。
面孔虽然丑拙,肚里非常峭措。
佛祖一口吞尽,问着当下休去。
却说梁溪觅赞,大小一场露布。
此是保宁风度,具眼衲僧试觑。
面孔虽然丑拙,肚里非常峭措。
佛祖一口吞尽,问着当下休去。
却说梁溪觅赞,大小一场露布。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和风格,对保宁禅师进行了高度的赞誉与描绘。首先,"此是保宁风度,具眼衲僧试觑",开篇即点明了保宁禅师的独特风范,"具眼衲僧"指的是有慧眼的僧人,暗示保宁禅师在佛法上的深刻见解。"面孔虽然丑拙,肚里非常峭措",通过对比,形象地展现了保宁禅师外在与内在的反差,强调其内心世界的深邃与智慧。
接着,"佛祖一口吞尽,问着当下休去",运用了禅宗中常用的比喻手法,将保宁禅师的修为比作能一口吞下佛祖,意味着其悟性之高,能够迅速洞察事物的本质,无需多言,一语中的。"却说梁溪觅赞,大小一场露布",最后两句则进一步说明了保宁禅师在禅学界的影响力,"梁溪觅赞"可能是指在梁溪地区寻找赞许或认可,"大小一场露布"则可能暗指其思想或言行在禅林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保宁禅师形象的生动描绘和对其成就的高度赞扬,展现了其在禅宗领域内的卓越地位和深远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高深佛法的向往与追求。
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堵。
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
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
杀人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
英雄争斗岂得已,盗贼纵横亦何数。
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
往时寻芳兴,屡醉黄金卮。
日来酒量窄,三盏忘东西。
虽然不多饮,不饮还复思。
所以毕吏部,千古遭嘲嗤。
每年梅花开,如与粲者期。
有时棹孤舟,间或借马骑。
水村及山驿,日炙仍风吹。
醉归更有携,研席相娱嬉。
今年堕尘鞅,颇复疏阔之。
此君应有言,亦曰好恶移。
凄凉残年历,春到无多时。
如何江南岸,不见开一枝。
江上秋高霜早。云静月华如扫。
候雁初飞,啼螀正苦,又是黄花衰草。等闲临照。
潘郎鬓、星星易老。那堪更、酒醒孤棹。
望千里、长安西笑。
臂上妆痕,胸前泪粉,暗惹离愁多少。此情谁表。
除非是、重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