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见,留二绝·其二》
《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见,留二绝·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方丈门开怪不迎,给孤邀供未还城。

兴来且作寻安道,醉后何须觅老兵。

(0)
注释
方丈:寺庙中的住持或长老。
怪:奇怪,出乎意料。
迎:迎接。
给孤:对僧人的尊称,此处指寺庙主人。
邀供:邀请僧人做供养。
城:城市,这里可能指寺庙主人离开的地方。
且:暂且,姑且。
寻安道:寻找安宁的道路,可能指寻求内心的平静。
醉后:酒后。
觅:寻找。
老兵:老朋友,这里可能指有共同经历的人。
翻译
方丈门打开却不见人迎接,原来是主人还没回城。
兴致来了就随意漫步寻找安逸之道,喝醉了又何必去寻找老朋友。
鉴赏

诗中的“方丈”指的是佛教寺院的主持,相当于现在的住持或方丈。在这首诗中,“方丈门开怪不迎”,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的期待和失望。"给孤邀供未还城"则是说在等待或者寻求某种心灵上的寄托,但这个“城”可能并没有到来。

接下来的两句,“兴来且作寻安道,醉后何须觅老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超脱。在兴奋时刻,诗人主张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而在酒醒之后,不必去探寻那些过去的往事或是成就。这两句体现出苏轼那种豁达的人生哲学。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陈茂阳书监赴史氏塾

青天碎浮云,飘落随长风。

当年江海心,聚散岂谓同。

我发春霰白,君颜秋树红。

各将飞腾具,坐受穷困攻。

怀书更何罪,暴客岁不容。

数夕稍振发,共语凉天中。

天明换颜色,囊瓢赴群童。

此事本下策,改道无所从。

犹胜古侠士,侩牛市廧东。

(0)

君莫誇少年一首赠余光远

君莫誇少年,与我惫者疏。

我亦尝少年,少年君不如。

谈谐今已忘,犹有少年馀。

东南山水国,早得飞长裾。

春园虎丘树,夏槛玉泉鱼。

吴妍与楚艳,过眼日千车。

当此秋风凄,游子易欷歔。

我时未更事,意气益发舒。

出门有佳侣,遇胜不得虚。

惟忧日晷短,当去亦踌躇。

官曹人所厌,高士不肯居。

平生纵观处,最在客南徐。

姻党四面集,綵衣拥安舆。

停觥待淮蟹,醇甘逮僮胥。

道路无此愿,此愿胜乡闾。

自从秣陵归,郁郁不再摅。

三间风雨屋,僻其荒林墟。

非君好事者,谁能至吾庐。

今来建溪上,逢君屡相于。

行藏且勿问,人世有乘除。

旧狂我已悔,新锐君当袪。

男儿不用世,资身在犁锄。

临风赠君别,劝君惜居诸。

劝君重桑梓,劝君重名誉。

岁晚未相忘,频寄山中书。

(0)

五杂俎·其二

五杂俎,斑斓衣。往复来,反哺儿。不获已,为人师。

(0)

寄赵子昂济南

济南官府最风流,闻是山东第一州。

户版自多无讼狱,儒冠相应有宾游。

秋风鱼酒黄粱市,夜月笙歌画舫舟。

行乐使君诗笔俊,一篇肯寄剡溪头。

(0)

辛丑岁十一月二十六日东归舟中示三子

节物悠悠不负公,江行三日雪花风。

云侵贺监山亭白,日在徐仙海岛红。

自笑得雏如病鹤,也思结伴附归鸿。

何时办得村田活,粝饭鱼羹百指同。

(0)

吴兄文参议同登金陵凤皇台醉作

百年访古此徘徊,更上山椒扫草莱。

一脔地腴胡马瞰,数围天险化龙开。

时闻营籍传谣曲,谁见禅宫离劫灰。

李白不生王谢歇,西风日落凤皇台。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