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人不觉,偏尔识凉温。
清露下庭际,哀音动草根。
孤踪长冷落,荒径易黄昏。
微雨兼明月,谁堪永夜喧。
秋来人不觉,偏尔识凉温。
清露下庭际,哀音动草根。
孤踪长冷落,荒径易黄昏。
微雨兼明月,谁堪永夜喧。
这首诗名为《闻蛩》,是清代诗人戴亨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夜晚的独特景象与情感体验。
首句“秋来人不觉”,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了秋天的到来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偏尔识凉温”一句,点出了秋夜特有的凉爽与清新,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季节变化的敏感和独特感知。
“清露下庭际,哀音动草根”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与凄美。清露洒落在庭院中,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湿润与生机;而草丛中传来的哀鸣之声,则打破了这份宁静,给读者带来了一丝悲凉与感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丰富。
“孤踪长冷落,荒径易黄昏”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荒凉小径上的孤独身影,以及黄昏时分的寂静与冷清。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忧郁,也暗示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最后,“微雨兼明月,谁堪永夜喧”两句,以微雨与明月并存的景象,反衬出夜晚的宁静与和谐。然而,在这样的美好之中,诗人却提出了一个疑问:“谁堪永夜喧?”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寂寞的反思。它引人深思,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禁对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进行追问。
整体而言,《闻蛩》一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秋夜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老枫残月晓江滨,送客归来又送君。
愁滴离声三叠泪,眼穿行色万重云。
过湘应取离骚续,到邑终期课最闻。
莫为西班羞薄宦,要思先世立殊勋。
两畿相望东与西,书来三日犹为稽。
短篇投子譬瓦砾,敢辱报之金袅蹄。
文章至宝被埋没,气象往往干云霓。
飞黄伯乐不世出,四顾骧首空长嘶。
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
子言古淡有真味,大羹岂须调以齑。
怜我区区欲彊学,跛鳖曾不离污泥。
问子初何得臻此,岂能直到无阶梯。
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惮入海求灵犀。
周旋二纪陪唱和,凡翼每并鸾凰栖。
有时争胜不量力,何异弱鲁攻彊齐。
念子京师苦憔悴,经年陋巷听朝鸡。
儿啼妻噤午未饭,得米宁择秕与稊。
石上紫豪家故有,剡藤莹滑如玻璃。
追惟平昔念少壮,零落生死嗟分睽。
一挥累纸恣奔放,骏若驾骆仍骖骊。
腹虽枵虚气豪横,犹胜谄笑病夏畦。
名声不朽岂易得,仕宦得路终当跻。
年来无物不可爱,花发有酒谁同携。
问我居留亦何事,方春苦旱忧民犁。
《再和圣俞见答》【宋·欧阳修】两畿相望东与西,书来三日犹为稽。短篇投子譬瓦砾,敢辱报之金袅蹄。文章至宝被埋没,气象往往干云霓。飞黄伯乐不世出,四顾骧首空长嘶。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子言古淡有真味,大羹岂须调以齑。怜我区区欲彊学,跛鳖曾不离污泥。问子初何得臻此,岂能直到无阶梯。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惮入海求灵犀。周旋二纪陪唱和,凡翼每并鸾凰栖。有时争胜不量力,何异弱鲁攻彊齐。念子京师苦憔悴,经年陋巷听朝鸡。儿啼妻噤午未饭,得米宁择秕与稊。石上紫豪家故有,剡藤莹滑如玻璃。追惟平昔念少壮,零落生死嗟分睽。一挥累纸恣奔放,骏若驾骆仍骖骊。腹虽枵虚气豪横,犹胜谄笑病夏畦。名声不朽岂易得,仕宦得路终当跻。年来无物不可爱,花发有酒谁同携。问我居留亦何事,方春苦旱忧民犁。
https://shici.929r.com/shici/ByuthI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