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丛竹,下映碧潭幽。
过夏疑无午,含风早觉秋。
茶瓜时可禦,童冠日同游。
一别红尘远,星霜已八周。
吾家有丛竹,下映碧潭幽。
过夏疑无午,含风早觉秋。
茶瓜时可禦,童冠日同游。
一别红尘远,星霜已八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竹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吾家有丛竹,下映碧潭幽”,开篇即点明了竹林与碧水相映成趣的自然景观,竹影倒映在清澈的潭水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过夏疑无午,含风早觉秋”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夏日午后通常炎热难耐,但在竹林中却仿佛提前感受到了秋风的凉爽,暗示了竹林的独特气候效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竹林避暑纳凉的喜爱之情。
“茶瓜时可禦,童冠日同游”则进一步描绘了竹林中的日常活动,无论是品茗还是游玩,都能与家人或朋友共享这份宁静与乐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最后,“一别红尘远,星霜已八周”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以及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了隐居生活的深远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
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
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
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巉巉。
淮浦外,古寺空岩。
步携手林间,层楼翠壁,笑挽攕攕。
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
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