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
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
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坎兑互堤防。
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
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
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阴鼎炼元阳。
出世真如佛,馀二莫思量。
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
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
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坎兑互堤防。
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
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
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阴鼎炼元阳。
出世真如佛,馀二莫思量。
这首诗名为《水调歌头·其三》,作者夏元鼎是宋代的道教诗人。诗中以道家修炼的视角,探讨了身心修养与内在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强调保持感官的清净,不被外界所扰。"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则阐述了内心的平静与空灵,去除杂念,保持自然状态。
"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坎兑互堤防"运用象征手法,描述了对内心深处的洞察和防护,坎兑代表阴阳平衡。"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进一步表达了修炼者在梦境与清醒时都保持精神与身体的合一。
"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描绘了修炼者内在光明照人,外在形象庄重。"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揭示了个体的真实自我在无象无形的状态下得以显现。"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阴鼎炼元阳"点明修炼的目标是超越世俗的表象,达到阴阳调和的境界。
最后两句"出世真如佛,馀二莫思量"表达了出世超脱的佛教般心境,认为真正的觉悟超越了世间的一切思考和比较。整首诗体现了夏元鼎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修道哲学。
雨过烟斜,看流光几点,度叶穿花。
迎风同蛱蝶,映水傍蒹葭。
更欲定,耀初加,帘幕那堪遮。
又助来、天阶夜色,小扇轻挝。伤心莫问隋家。
恨已无腐草,但有昏鸦。微光应未久,往事已堪嗟。
些小影,莫频誇,待欲惜秋华。
有瘦生、一编夜读,相对笼纱。
加餐健饭,自家调护,荆楚岁晚乍警。
短篱照眼南枝放,却忆红窗雪夜,妆残花靓。
老去兰成犹万里,算两字功名昼饼。
千万看枕上关山,灯下早霜鬓。
塞雁一声过也,云昏水乱,惊起独眠清影。
玉人应念,今宵何处,那惯翠樽孤引。
最消魂时候,岸上黄昏水楼静。
繁华歇,曲终人散,月小山高,江风吹酒醒。
玉入睡起愁何在,只觉流光改。
江莲开尽野塘中,冷露无声暗里泣秋红。
捲帘烧烛船来去,香满西湖雨。
月明如水浸云房,何处冰肌玉骨自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