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满吟鞍,长江望眼宽。
宦情腾踏易,聚久别离难。
人去鹤应怨,冬深梅不寒。
暮云依旧碧,几度倚阑干。
风雪满吟鞍,长江望眼宽。
宦情腾踏易,聚久别离难。
人去鹤应怨,冬深梅不寒。
暮云依旧碧,几度倚阑干。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伯淳所作的《送李公略》。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以风雪为背景,渲染出离别的凄凉氛围。首句“风雪满吟鞍”,以风雪覆盖的景象,暗示了离别的艰难与不舍。接着,“长江望眼宽”一句,将视线拉远至长江,既展现了宽阔的自然景观,也寄托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宦情腾踏易,聚久别离难”两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官场浮沉的感慨。宦海生涯变幻莫测,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分别却往往难以避免,道出了人生的无奈与深情。
“人去鹤应怨,冬深梅不寒”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鹤以情感,想象其因主人离去而哀怨;同时,冬日里梅花不畏严寒,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暗含了对友人品格的赞美。
最后,“暮云依旧碧,几度倚阑干”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暮色中的天空依然碧蓝,诗人多次倚靠栏杆,凝望远方,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送别诗的特点。
剔残砖秋雨逗苔斑,寒灰拨经香。
启素缣密裹,零僧剩佛,字字琳琅。
试与殷勤补缀,化蝶半飞扬。
百纳家风旧,功抵娲皇。
堪叹人天漏果,竟酬忠恩宴,轻送君王。
有冬青遗恨,一例感兴亡。
问世尊、真如解脱,甚当年、悲泪海潮凉。
空输与,麻沙书客,持伴灯窗。
有客示我《摩崖碑》,一幅之广径丈围。
观者动色共叹赏,高文大字何瑰奇。
忆昔天宝禄山叛,长驱铁骑蹂京畿。
至尊仓皇出奔蜀,太子灵武誓六师。
祸乱方殷以权济,苟不帝制众志离。
乃践大位命诸将,收东西京不逾时。
奉迎还宫就尊养,尧禅舜让两得之。
漫叟夙推老文学,濡毫撰述《中兴碑》。
鲁公笔力有神助,大书深刻青山陲。
其后上皇在西内,张、李交煽思倾危。
奠定社稷诚大孝,何乃晚节晨昏亏?
碑铭当日纪盛事,惟有扬颂无微词。
题碑后者为涪翁,其诗未免多刺讥。
读书论世志未逮,摩挲古迹空嗟咨。
月破松梢晓,诗吟马上秋。
凉风侵帽角,曙色淡鞭头。
树影连村合,泉声咽石流。
山花红夹道,揽辔任勾留。
遥峰飞白鹤,野趣逼天真。
境僻风尘壑,山高月近人。
炊烟横鸟道,晓雾暗车尘。
莫动悲秋感,丹枫别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