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已鞭鸾上九霄,此郎虽小亦清标。
斯文尚有嫡传在,每见能令人意消。
身退吾难论一鹗,才高君必中双雕。
汉廷急士将亲策,想见诸儒避董晁。
翁已鞭鸾上九霄,此郎虽小亦清标。
斯文尚有嫡传在,每见能令人意消。
身退吾难论一鹗,才高君必中双雕。
汉廷急士将亲策,想见诸儒避董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送方郎唐卿漕试》。从内容来看,诗人是在祝贺一位名叫唐卿的年轻士人参加科举考试,并预祝他能取得好成绩。
“翁已鞭鸾上九霄”中的“翁”指的是诗人的尊称,这里用来代指诗人自己,而“鞭鸾”则是古代仙人乘坐的神兽,形容诗人已经达到了高远的地方;“此郎虽小亦清标”则是在赞扬唐卿年纪虽轻却才华横溢,“斯文尚有嫡传在”表明这种文学才能是可以继承下来的事物。
接下来的“每见能令人意消”则是说每次见到他,都能让人心旷神怡,忘记烦恼。“身退吾难论一鹗”中,“身退”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而“一鹗”则是一种大型的鹰,是用来比喻高超的才华;“才高君必中双雕”预祝唐卿因为他的才能,一定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像猎人射中两只鸟一样。
最后,“汉廷急士将亲策”是说汉朝(这里代指中央政府)迫切需要选拔人才,而“想见诸儒避董晁”则是在表达希望看到所有的读书人都能避免像唐代文学家董晁那样的遭遇,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整首诗充满了对年轻士人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现出了诗人对于科举制度的一种期待和希望。
雕阑曲曲芙蓉水,天然一时潇洒。
露浥冰壶,风摇玉佩,缥缈蓬莱如画。银烛欲下。
照藻桷翚飞,杏梁虹架。
如此规模,杜陵何止万间厦。
明年春燕归早,卷帘应认得,旧家王谢。
袖里经纶,幕中佳话,高斸云根谁写。青冥纵靶。
看人在金坡,炬莲盈把。句忆湘南,渌池明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