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方郎唐卿漕试》
《送方郎唐卿漕试》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翁已鞭鸾上九霄,此郎虽小亦清标。

斯文尚有嫡传在,每见能令人意消。

身退吾难论一鹗,才高君必中双雕。

汉廷急士将亲策,想见诸儒避董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fānglángtángqīngcáoshì
sòng / liúzhuāng

wēngbiānluánshàngjiǔxiāolángsuīxiǎoqīngbiāo

wénshàngyǒuchuánzàiměijiànnénglìngrénxiāo

shēn退tuìnánlùnècáigāojūnzhōngshuāngdiāo

hàntíngshìjiāngqīnxiǎngjiànzhūdǒngcháo

翻译
老翁已经骑着鸾鸟飞升到九天之上,这位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却也气质出众。
文雅的风度还有正宗的传人存在,每次见到他都能让人的心情舒畅。
说到隐退,我难以与你这样的猛禽相比,你的才华必定能射中两只雕鸟。
汉朝朝廷急需人才,将会亲自面试,可以想象那些儒生们会为了避开严厉的董晁而躲避。
注释
翁:老翁。
鸾:神话中的神鸟,这里比喻人。
上九霄:升到极高的天空,象征飞黄腾达。
此郎:这位年轻人。
清标:清秀出众,品格高尚。
斯文:文雅的风度。
嫡传:正统的继承者。
意消:心情愉快,心情舒畅。
身退:隐退,退出官场。
一鹗:比喻有能力的人。
双雕:两只雕鸟,象征成功。
汉廷:汉代朝廷。
急士:急需人才。
亲策:亲自面试。
董晁:可能指严厉的人物,如董卓或晁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送方郎唐卿漕试》。从内容来看,诗人是在祝贺一位名叫唐卿的年轻士人参加科举考试,并预祝他能取得好成绩。

“翁已鞭鸾上九霄”中的“翁”指的是诗人的尊称,这里用来代指诗人自己,而“鞭鸾”则是古代仙人乘坐的神兽,形容诗人已经达到了高远的地方;“此郎虽小亦清标”则是在赞扬唐卿年纪虽轻却才华横溢,“斯文尚有嫡传在”表明这种文学才能是可以继承下来的事物。

接下来的“每见能令人意消”则是说每次见到他,都能让人心旷神怡,忘记烦恼。“身退吾难论一鹗”中,“身退”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而“一鹗”则是一种大型的鹰,是用来比喻高超的才华;“才高君必中双雕”预祝唐卿因为他的才能,一定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像猎人射中两只鸟一样。

最后,“汉廷急士将亲策”是说汉朝(这里代指中央政府)迫切需要选拔人才,而“想见诸儒避董晁”则是在表达希望看到所有的读书人都能避免像唐代文学家董晁那样的遭遇,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整首诗充满了对年轻士人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现出了诗人对于科举制度的一种期待和希望。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行不伤田亩,饥无坏果林。

渡云连臂饮,宿月拥条吟。

愈疾知调气,消忧学定心。

沐猴多损物,远矣莫相侵。

(0)

八咏楼

槛外溪山缥缈楼,共看雨歇涨痕收。

天开图画无穷态,峡束盘涡自在流。

赋咏偶然休吊古,登临政尔可销忧。

邛徕九折经行遍,又向东吴寄此游。

(0)

和慧山泉

谁识澄渊万古清,潢污扰扰谩纵横。

出从山底应无极,流落人间自有声。

江汉想能同浩渺,尘沙虽混更分明。

从来旱岁为膏泽,安用茶经浪得名。

(0)

齐天乐.令狐佥迁新廨

雕阑曲曲芙蓉水,天然一时潇洒。

露浥冰壶,风摇玉佩,缥缈蓬莱如画。银烛欲下。

照藻桷翚飞,杏梁虹架。

如此规模,杜陵何止万间厦。

明年春燕归早,卷帘应认得,旧家王谢。

袖里经纶,幕中佳话,高斸云根谁写。青冥纵靶。

看人在金坡,炬莲盈把。句忆湘南,渌池明月夜。

(0)

村庄即事

菊过重阳尚吐香,晚秋风景属村庄。

日羹野菜同妻饭,时倩邻刍对客觞。

霜后树枝多老丑,雨馀山色半微茫。

近来少入城中去,为爱闲居滋味长。

(0)

句·其十二

宴居寂寂堪修道。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