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过重阳尚吐香,晚秋风景属村庄。
日羹野菜同妻饭,时倩邻刍对客觞。
霜后树枝多老丑,雨馀山色半微茫。
近来少入城中去,为爱闲居滋味长。
菊过重阳尚吐香,晚秋风景属村庄。
日羹野菜同妻饭,时倩邻刍对客觞。
霜后树枝多老丑,雨馀山色半微茫。
近来少入城中去,为爱闲居滋味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平和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菊过重阳尚吐香"一句,表明时值深秋,菊花在重阳节后依然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重阳,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是一年中的第九个重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后来也成为菊花节。
"晚秋风景属村庄"则描绘了秋天的风光已经属于那些安宁的乡村生活,诗人似乎在强调自己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归属感和喜爱。
接着的两句"日羹野菜同妻饭,时倩邻刍对客觞"展示了诗人的家庭生活与邻里关系。"日羹野菜同妻饭"表明诗人与妻子共同享用家园中收获的野菜,这是对夫妇间平淡而温馨生活的一种描绘。而"时倩邻刍对客觞"则展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社交活动,与邻里之间互相款待,显得既亲切又不失礼数。
接下来的两句"霜后树枝多老丑,雨馀山色半微茫"则是对自然界的进一步描绘。秋后的霜冻使得树枝变得枯槁而丑陋,而经过雨水洗礼后的山色,又显得朦胧而不清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秋天景色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受。
最后,"近来少入城中去,为爱闲居滋味长"表达了诗人的生活选择。他已经很少进入喧嚣繁忙的城市,而是更愿意留在乡村,享受那种平静悠然的生活。这里的"为爱闲居滋味长",则深化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朴而宁静生活方式的珍视。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乡村自然美景和平淡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书阁高几寻,其高不可知。
但见读书人,心与千古期。
藉此间旷地,端坐穷轩羲。
世尘飞不到,月霁光风吹。
况复揭扁榜,字画天下奇。
妙有指南处,世人那易窥。
昔闻堂上声,斩轮尝笑之。
而子得学省,不觉糟粕遗。
终日几案乐,舍此归其谁。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
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
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
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
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
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
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
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
顷刻开一罅,初见山逦迤。
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
山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
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
霖潦方下作,山头旋磨议。
云深此埋屋,山下乃不尔。
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
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
初夜现佛灯,数星林末起。
如萤复如炬,或明亦或上。
昔闻颇甚怪,今见乃如此。
寄语登山人,仍须细穷理。
《庐山杂咏·天池》【宋·陈文蔚】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顷刻开一罅,初见山逦迤。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山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霖潦方下作,山头旋磨议。云深此埋屋,山下乃不尔。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初夜现佛灯,数星林末起。如萤复如炬,或明亦或上。昔闻颇甚怪,今见乃如此。寄语登山人,仍须细穷理。
https://shici.929r.com/shici/EgI4eA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