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较半菽,丰悴岐两端。
志士傃所逢,心泰体亦安。
李侯贫食粥,吾独于此观。
灶妇不馀颦,邻券有后还。
颜帖孰嗣之,范叔可胜寒。
破碓砂瓶前,兰佩杂木难。
堂堂五字律,铓锷凛莫干。
不羡侏儒饱,宁追陋巷颜。
挈瓶肯见分,特特扣荆关。
读诗良起予,投匕忘悲叹。
八珍较半菽,丰悴岐两端。
志士傃所逢,心泰体亦安。
李侯贫食粥,吾独于此观。
灶妇不馀颦,邻券有后还。
颜帖孰嗣之,范叔可胜寒。
破碓砂瓶前,兰佩杂木难。
堂堂五字律,铓锷凛莫干。
不羡侏儒饱,宁追陋巷颜。
挈瓶肯见分,特特扣荆关。
读诗良起予,投匕忘悲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题为《李伯成食甘豆粥和渊明诗分寄次韵》。诗中,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生活的贫富差异,通过“八珍较半菽”展现出富贵与清贫的鲜明对照。他赞赏李侯即使贫困仍能保持心志坦然,以粥为食也能感到安心,这体现了李伯成的高尚情操。
诗人提到李侯家中的灶妇虽然生活简朴,但并未愁眉苦脸,邻居间的互助也体现了社区的温暖。诗人感叹李侯的贫穷生活,却能像颜渊那样安贫乐道,范式般的坚韧不屈。他还提及了家中简陋的环境,如破旧的碓和砂瓶,以及朴素的装饰,但这些并未影响他创作出堂堂五言律诗的才华。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不愿羡慕富人的奢华,更愿追求像陶渊明那样的简朴生活,愿意分享自己的诗作,甚至忘记悲伤。整首诗洋溢着对贫贱之士坚守节操的敬仰,以及对诗歌力量的赞美,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