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水壬山老蠹鱼,回思东阁曳长裾。
藏山愧乏枕中秘,载贽曾窥柱下书。
汉室可能思董贾,梁园谁复继应徐。
罗浮自是青城地,为爱遗簪问索居。
癸水壬山老蠹鱼,回思东阁曳长裾。
藏山愧乏枕中秘,载贽曾窥柱下书。
汉室可能思董贾,梁园谁复继应徐。
罗浮自是青城地,为爱遗簪问索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回忆与反思,以及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情怀。
首联“癸水壬山老蠹鱼,回思东阁曳长裾”,以“老蠹鱼”自喻,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官场中的地位和状态,同时也暗含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反思。“癸水壬山”可能是指自己的出生地或官场地位,“东阁曳长裾”则借用了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典故,表达对昔日官场荣华的怀念。
颔联“藏山愧乏枕中秘,载贽曾窥柱下书”,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自己学识和能力的谦逊态度。他自认未能像古人那样拥有深藏不露的智慧(“藏山”),也未曾真正深入研究过古代圣贤的著作(“载贽曾窥柱下书”)。这里“柱下书”可能指《老子》等道家经典,暗示了诗人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向往。
颈联“汉室可能思董贾,梁园谁复继应徐”,通过引用历史人物董仲舒和应瑒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敬仰之情。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应瑒则是梁园的文学家,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些先贤的怀念和对当今社会缺乏类似人才的感慨。
尾联“罗浮自是青城地,为爱遗簪问索居”,以“罗浮”和“青城”代指诗人所向往的隐逸生活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遗簪”这一细节,可能象征着诗人愿意放弃世俗的名利,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历史典故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文化气质和精神追求。
峥嵘起孤根,四面迥无隣。
云是文溪筑,当作李公墩。
屹立彼中流,以墩肖于人。
废兴无定主,此事亦迷沦。
万物理固然,自馀何纷纷。
瞻像绕三匝,感慨复何言。
藤萝附高木,得意干青云。
惟有夕阳鸦,江水自冬春。
松窗涵蓄澄泥影,帘栊顿收凉意。
石骨镌苔,溪腴范雪,昼锦犹生苍翠。商量位置。
费月斧云斤,百船娟媚。
坦腹安排,田田一点照心地。
霜红头白老去,向汀茫自写,肘方奇字。
枕畔琴丝,灯前笛谱,并入蟾蜍残泪。女天无计。
叹袖手人间,鼠肝虫臂。若问前身,玉皇香案吏。
且莫悲秋去,尝试踏歌来。
眼前屈子余子,坛坫几骚才。
都付大江东去,剩有青山无语,劫换六朝灰。
楚泽尚今古,谁上问天台。烹肥羜,沽美酒,酌金罍。
浮云人世富贵,春梦一场回。
未若登山临水,还与唱予和汝,笑口向人开。
我语惟卿解,欢饮快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