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边袖石诗集后二首·其二》
《书边袖石诗集后二首·其二》全文
清 / 曾国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囗囗苦忆王仲宣,投簪浩荡卧江天。

三年促膝从予坐,四海低头道子贤。

北李南何各坛坫,枫青塞黑与缠绵。

因君更逐停云想,望断襄阳落照边。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曾国藩所作,表达了他对王仲宣(王粲)的深深怀念之情。首句“囗囗苦忆王仲宣”中的“囗囗”可能是作者对王粲的昵称或敬称,被省略了,但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王粲的深切思念。他将自己的官帽“投簪”一掷,象征着放下世俗事务,沉浸在对王粲的追忆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三年促膝从予坐”回忆了与王粲相处的时光,他们曾长时间地促膝交谈,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接下来,“四海低头道子贤”描绘了王粲的才德之高,使得天下人皆为之折服。

“北李南何各坛坫”提及的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暗示王粲在文学界的崇高地位。而“枫青塞黑与缠绵”则通过自然景象,寓言了诗人对王粲的思念如同连绵不断的山川,深沉而持久。

最后两句“因君更逐停云想,望断襄阳落照边”,诗人借由眼前的景色,表达了对王粲的无尽思念,仿佛能看到他在襄阳的落日余晖中,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过去的追忆。整体上,这是一首深情缅怀友人的诗篇,展现了曾国藩对王粲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曾国藩

曾国藩
朝代:清   字:伯函   号:涤生   籍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   生辰: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猜你喜欢

踏莎行·其十二

红上花梢,风传梅信。青春欲动群芳竞。

林声鸟语带馀寒,江光野色开游径。

乍雨还晴,暄寒不定。重门深院帘帷静。

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准拟风流病。

(0)

礼武台坐化僧

至人本无心,起灭因众缘。

化尽悲愿在,留形此台颠。

闻名与致敬,获福皆无前。

千年一钵水,宿疾几人痊。

骁雄兖州军,马步馀数千。

一呼可摧山,四合如垂天。

老幼十八村,顷刻理无全。

哀鸣寄香火,毁塔投其塼。

盛怒忽惊奔,如有所见然。

等观同一子,岂特此所怜。

我来已再见,童稚亦虔虔。

发火触暗室,青灯已娟妍。

始读壁间碑,妙力隐不传。

颇恨语未工,安得笔如椽。

归路云月黑,涛波隔长川。

溪翁停舟待,相唤声相连。

解缆风泊岸,中流水入船。

攲侧脚不停,竟脱蛟鱼涎。

兴坏如有待,适当使君贤。

定能选妙士,拂尘起熏烟。

昔承灵山嘱,早契少林禅。

丐我一片石,并刻维摩篇。

(0)

寄亳州林待制

湖海相望阙寄声,云林过雨未全晴。

青衫作吏非前日,白首论文笑后生。

似听儿童迎五马,稍修书札问专城。

一闻苦李蒙庄句,不复人间世后名。

(0)

城南

白下官杨小弄黄,骑台南路绿无央。

含红破白连连好,度水吹香故故长。

蹲滑踏青穿马耳,转危缘险出羊肠。

孰知南杜风流在,预怯排门有断章。

(0)

和舅氏公退言怀

追陪强韵愧难过,应接前闻觉未多。

盛礼每虚摩诘席,旧词犹可雪儿歌。

手开新径延徐步,眼趁高梧上碧萝。

风雨入怀泥满眼,时须好语涤烦痾。

(0)

颍川二绝·其一

我家本出颍川住,几世不曾归颍川。

今我暂来忽暂去,太丘风流谁与传。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