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天街石路平,游人指点近瑶京。
芳林隔水闻花气,虚谷含风有鸟声。
衣上岚光千片落,帷前山色数峰晴。
逢迎道左多真侣,未入云门觉思清。
百里天街石路平,游人指点近瑶京。
芳林隔水闻花气,虚谷含风有鸟声。
衣上岚光千片落,帷前山色数峰晴。
逢迎道左多真侣,未入云门觉思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均州前往太和行驰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的描写。
首联“百里天街石路平,游人指点近瑶京。”以“百里”形容路程之长,“天街”与“石路平”营造出道路的壮阔与平整,暗示了旅途的顺畅。“瑶京”则借指目的地的尊贵与美好,通过游人的指点,增添了对即将到达之处的期待与向往。
颔联“芳林隔水闻花气,虚谷含风有鸟声。”进一步展开画面,通过“芳林”与“花气”,以及“虚谷”与“鸟声”,展现了沿途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水边的树林中传来阵阵花香,山谷间随风传来鸟鸣,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
颈联“衣上岚光千片落,帷前山色数峰晴。”转而描写诗人自身的感受。岚光是指山间雾气在阳光照耀下形成的光影效果,千片落形象地表现了这种光影的细腻与丰富。山色数峰晴则描绘了晴朗天气下山峦的美丽景象,诗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
尾联“逢迎道左多真侣,未入云门觉思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体验与感悟。在旅途中遇到的“真侣”(真诚的朋友或同路人),以及还未到达目的地(云门,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或境界)时已感受到的“思清”,暗示了旅途中的相遇与思考为诗人带来了心灵的净化与启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旅途经历的深刻体会,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追求精神清静与内心纯净的生活态度。
匹马天涯。渐看看日暮,投宿谁家。
荒原数行衰柳,几缕残霞。
金风萧飒,叫寒云、雁阵横斜。
有谁见,病躯劳瘁,帽檐积满尘沙。
自念奔驰南北,把玉颜已缁,难换乌纱。
堪悲弃繻投笔,事事都差。
山村水驿,赚征人、送了年华。
抬望眼,仰天悲啸,剑镡冷浸霜花。
春愁易惹。叹少年碌碌,韶华难借。
又况是、孤旅天涯,对溪柳参差,山桃艳冶。
疏雨潇潇,才晴了、片时还下。
恨王孙流滞,芳草没情,绿遍平野。小庭日长閒暇。
检旧时纨素,独坐重写。
早自闭却重门,但花照孤眠,慵拨香灺。
弦冷尊空,更说甚、春宵无价。
恁凄凉、谁念此情,不如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