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雁》
《闻雁》全文
唐 / 卢汝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秋风萧瑟静埃氛,边雁迎风响咽群。

瀚海应嫌霜下早,湘川偏爱草初薰。

芦洲宿处依沙岸,榆塞飞时度晚云。

何处最添羁客恨,竹窗残月酒醒闻。

(0)
注释
秋风:秋天的风,常象征凄凉和萧瑟。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也形容环境的凄凉。
边雁:在边境地区的雁,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瀚海:古代对西北广阔荒漠或戈壁的称呼。
湘川:湘江之水,代指南方。
草初薰:草本植物散发出的香气,这里指薰衣草。
芦洲:长满芦苇的沙洲。
榆塞:古代北方边界的屏障,多植榆柳,故称。
羁客:漂泊在外的人,游子。
竹窗:用竹子做的窗户,常用来描绘清幽的居住环境。
残月:接近结束的月亮,象征夜晚即将过去。
翻译
秋风吹过,万物寂静,唯有尘埃消散,边疆的大雁在风中发出哀鸣的声音。
浩渺的瀚海边,或许嫌秋霜来得太早,而湘江之滨的草原却正喜爱初升的薰衣草香。
大雁在长满芦苇的洲渚栖息,紧靠沙滩,当它们飞越边塞时,已穿过傍晚的云层。
哪里最能勾起游子的离愁别恨呢?那是在竹窗下,残月挂天,酒醒后听到的寂静之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边塞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首句“秋风萧瑟静埃氛”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秋季的肃杀气息,秋风不仅萧瑟而且带着一种静谧与神秘的氛围。紧接着,“边雁迎风响咽群”则展示了边塞上的鸿雁在秋风中盘旋叫唤的情景,通过“咽群”的字眼传达出鸿雁集体飞翔时的声音。

第三句“瀚海应嫌霜下早”中,“瀚海”指的是广阔的沙漠与大海,这里的“霜下早”则暗示了边塞的秋天来得尤其早,给人以肃杀之感。而“湘川偏爱草初薰”的“湘川”通常指的是南方的水乡,诗中提到这里偏爱初秋时节的草木,因为这时节的草木带着淡淡的香气。

“芦洲宿处依沙岸,榆塞飞时度晚云”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边塞上的生活场景。“芦洲”是芦苇丛生的地方,“依沙岸”则表明这个地方靠近河岸或湖泊。紧接着,“榆塞”指的是北方的林木与边塞,而“飞时度晚云”则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伴随着飞鸟穿越云层的画面。

最后两句“何处最添羁客恨,竹窗残月酒醒闻”表达了诗人作为旅途中的羁客,对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在夜深人静,只有竹窗下的微弱月光陪伴,酒醒后的清醒更是加重了这种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秋天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深沉的情怀。

作者介绍

卢汝弼
朝代:唐

卢汝弼,字子谐,范阳人。景福进士。今存诗八首。(《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其诗语言精丽清婉,辞多悲气。诗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两首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写秋日乡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阶叶”、“满城杵”、“蟏蛸网”、“蟋蟀声”等),以景衬情,写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写边庭生活,一片悲气弥漫之中又含着雄壮,十分动人心魄。 
猜你喜欢

挽青麟联

雷霆雨露总天恩,早知秉节孤忠,久拚一死;

成败功名皆幻境,即此盖棺定论,已足千秋。

(0)

挽长子联

嗟吾多病爱闲,何堪垂老零丁,又折此刚强一臂;

念尔母衰妇弱,未得抱孙慰藉,忍听他惨戚双啼。

(0)

对联

槐花黄,举子忙;文选烂,秀才半。

(0)

勤教堂联

士勤于读,农勤于耕,工勤于艺,商贾勤于执业,一事可资生,族少游闲,便是兴隆气象;

祖教其孙,父教其儿,兄教其弟,伯叔教其犹子,百年思式谷,堂瞻名义,勉为孝友人家。

(0)

武强贺氏祠联

太行左转,山川清淑之气钟焉,其族世所谓甲乙;

明德代兴,祖宗诗书之教远矣,乃今大发为文章。

(0)

岱庙联

帝出乎震;人生于寅。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