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共清言到夕曛,僮奴私讶不论文。
桐斋剪烛贪听雨,柳岸维船殢看云。
客路有谁谙啸咏,独游无与话悲欣。
偶逢燕市虬姿客,醉向残灯错唤君。
每共清言到夕曛,僮奴私讶不论文。
桐斋剪烛贪听雨,柳岸维船殢看云。
客路有谁谙啸咏,独游无与话悲欣。
偶逢燕市虬姿客,醉向残灯错唤君。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寄怀韬仲》描绘了一幅闲适而深沉的画面。首句“每共清言到夕曛”,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韬仲常常在傍晚时分进行深入交谈,清谈的内容可能涉及文学或人生哲理。次句“僮奴私讶不论文”则暗示了他们的对话超越了寻常的文字交流,让仆人都感到惊讶。
第三句“桐斋剪烛贪听雨”,通过写诗人深夜在桐木书斋中,借着烛光聆听窗外的雨声,流露出对宁静夜晚和自然之美的欣赏。第四句“柳岸维船殢看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乘船在河边,被岸边垂柳和天空的云彩所吸引,沉浸在独自的观赏之中。
第五句“客路有谁谙啸咏”,透露出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叹知音难觅,无人能共享他的吟啸与欢愉。最后一句“偶逢燕市虬姿客,醉向残灯错唤君”,以酒醉中误唤朋友作结,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以及在异乡偶遇知己的惊喜,但又带着几分醉后的恍惚和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在旅途中寻求精神共鸣的孤独心境。
浅局虽难继大才,溪堂佳致亦添来。
奇花并蒂宜新种,芳树连柯得旧栽。
良执假途形咏叹,邻封为治惜淹徊。
想君醉问歌人处,不向风前酹一杯。
在昔帝舜日,光宅辟四门。
所宾无凶邪,德教日益敦。
末世多滥奸,九重严大阍。
捍掫主讥察,谁何辨语言。
一关百力士,列立甃石温。
设官按尺籍,唱号于未昏。
唐末稍懈怠,尝值外使奔。
京城凶豪儿,奋剑闯帝藩。
狂呼啸虎豹,便欲倾乾坤。
赖有宰相在,不然神器翻。
我朝讲制度,门籍反不存。
近知贱丈夫,突入犯赤轩。
陛官未暇执,呶呶何其諠。
祖宗创业难,慎重在后昆。
勇夫犹重闭,况乃天子尊。
何罗犹宜察,况乃外寇屯。
兴语一及此,舌出反自扪。
吾家本寒微,世受朝廷恩。
欲奏鸱鸮诗,当涂谁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