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彼城闉,有车辚辚。四时成岁,值此穷阴。
鸡声喔喔,贯于青林。百蛰族处,尔独何心。
羽物斯升,鳞物斯沉。忧之瘁矣,钟此劳人。
劳人伊何,抚斧伐柯。前修不远,古处弗讹。
盈盈如月,旦暮有缺。哀我人斯,惟忧用说。
善哉善哉,日往月来。琴歌有道,经德不回。
出彼城闉,有车辚辚。四时成岁,值此穷阴。
鸡声喔喔,贯于青林。百蛰族处,尔独何心。
羽物斯升,鳞物斯沉。忧之瘁矣,钟此劳人。
劳人伊何,抚斧伐柯。前修不远,古处弗讹。
盈盈如月,旦暮有缺。哀我人斯,惟忧用说。
善哉善哉,日往月来。琴歌有道,经德不回。
这首《善哉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中首先描绘了一幅清晨出行的场景,“出彼城闉,有车辚辚”,车轮滚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早晨响起,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更替,“四时成岁,值此穷阴”,四季轮回,冬季寒冷,象征着生命的艰难与挑战。
“鸡声喔喔,贯于青林”一句,鸡鸣声穿透了青翠的树林,唤醒了沉睡的世界,也唤起了诗人的思绪。接下来,“百蛰族处,尔独何心”,百虫各自忙碌,而诗人却独自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羽物斯升,鳞物斯沉”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生与死,鸟儿飞翔,鱼儿潜游,生命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与消逝。“忧之瘁矣,钟此劳人”则表达了对生命的忧虑与疲惫,以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劳人伊何,抚斧伐柯”反映了社会的劳动与生存状态,人们为了生活而辛勤工作,如同“抚斧伐柯”,即砍柴谋生。接下来,“前修不远,古处弗讹”强调了历史与传统的延续性,提醒人们不应忘记过去的智慧与道德。
“盈盈如月,旦暮有缺”以月亮的圆缺比喻人生的变化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面对生活的起落。最后,“哀我人斯,惟忧用说”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深入探讨了生命、劳动、道德、历史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洞察与思考。结尾“善哉善哉,日往月来。琴歌有道,经德不回”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