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帝舜日,光宅辟四门。
所宾无凶邪,德教日益敦。
末世多滥奸,九重严大阍。
捍掫主讥察,谁何辨语言。
一关百力士,列立甃石温。
设官按尺籍,唱号于未昏。
唐末稍懈怠,尝值外使奔。
京城凶豪儿,奋剑闯帝藩。
狂呼啸虎豹,便欲倾乾坤。
赖有宰相在,不然神器翻。
我朝讲制度,门籍反不存。
近知贱丈夫,突入犯赤轩。
陛官未暇执,呶呶何其諠。
祖宗创业难,慎重在后昆。
勇夫犹重闭,况乃天子尊。
何罗犹宜察,况乃外寇屯。
兴语一及此,舌出反自扪。
吾家本寒微,世受朝廷恩。
欲奏鸱鸮诗,当涂谁荐论。
在昔帝舜日,光宅辟四门。
所宾无凶邪,德教日益敦。
末世多滥奸,九重严大阍。
捍掫主讥察,谁何辨语言。
一关百力士,列立甃石温。
设官按尺籍,唱号于未昏。
唐末稍懈怠,尝值外使奔。
京城凶豪儿,奋剑闯帝藩。
狂呼啸虎豹,便欲倾乾坤。
赖有宰相在,不然神器翻。
我朝讲制度,门籍反不存。
近知贱丈夫,突入犯赤轩。
陛官未暇执,呶呶何其諠。
祖宗创业难,慎重在后昆。
勇夫犹重闭,况乃天子尊。
何罗犹宜察,况乃外寇屯。
兴语一及此,舌出反自扪。
吾家本寒微,世受朝廷恩。
欲奏鸱鸮诗,当涂谁荐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感兴三首(其二)》。诗中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门禁制度,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担忧。
诗的开头提到古代帝舜时代,四门广开,宾朋皆为正人君子,道德教化日益深厚。然而到了末世,滥竽充数者增多,朝廷严守门户,防止非议与乱入。接着描述了唐代末期门禁松弛,外使叛乱,京城豪强闯入皇宫的情景,幸得宰相之力才保住了皇权。诗人感慨,到了自己所在的时代,门籍制度反而被忽视,低贱之人也能轻易闯入皇宫,甚至在官员尚未反应时就喧闹不已。
诗人进一步反思,祖宗创业之艰难,后人应谨慎对待,即使是勇猛之士也需遵守门禁,更何况是天子。他强调了对可疑人物的审查,以及对外来敌人的警惕。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出身寒微,但深受朝廷恩泽,希望有机会能为国效力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个人身份地位变迁的感慨。
日出东海头,虎气踞兹岭。
渴心望气往,解后辘轳井。
宁若军中拜,奔泉酬老耿。
莽邱专鬼物,阴壑杂蛇黾。
鱼肠卧池底,百鍊岂重矿。
以问神物化,后日属吴猛。
怪蟒既血刃,大道孰争骋。
我行须人扶,鸠杖惭祝哽。
小吴不满眼,坐纳三万顷。
化国方日长,霸业久灰冷。
淞水翰归吴,过溪柳迁永。
吾非斯人俦,短句惜流景。
茶烟寄禅榻,弄我鬓丝影。
散人初无号,奚必烦上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