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尹恒复中翰遣公郎兼中持书入山峕沙汰宽旨赋此酬之》
《尹恒复中翰遣公郎兼中持书入山峕沙汰宽旨赋此酬之》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野老归山去不辞,谁持折柬寄相思。

遣儿未肯同裴老,开社还应愧远师。

近日林梢仍向化,避人茅屋岂终移。

物情累卵同今昔,珍重篁溪石上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归隐山林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与外界的疏离以及内心的宁静。首联“野老归山去不辞,谁持折柬寄相思”,开篇即点出老者决然归隐山林的行动,同时以“折柬”暗示了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为全诗的情感基调定下了一个温暖而略带哀愁的基调。

颔联“遣儿未肯同裴老,开社还应愧远师”,进一步揭示了老者与外界的隔阂。他不愿让儿子参与世俗的聚会,这既是对传统礼仪的坚守,也是对自身归隐生活的坚持。同时,也暗含了对远方师长的歉意,或许是因为未能如师长所愿一同参与某种活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自责。

颈联“近日林梢仍向化,避人茅屋岂终移”,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景象,林梢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而老者的避世生活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与自然界的规律产生了共鸣。这一联也暗示了老者的生活状态可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互动。

尾联“物情累卵同今昔,珍重篁溪石上时”,将自然界的万物比作脆弱的蛋,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人强调要珍惜当下,无论是身处山林还是篁溪石上的时光,都值得珍视。这一联不仅深化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瞬间的珍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者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和诱惑时的选择与坚持。诗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丰富,既有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也有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幕府山

说着看山兴欲飞,湖西双径踏霏微。

宁辞九日登高会,况是诸军奏凯归。

林外钟声开宿霭,江头帆影送斜晖。

亦知欢会何终极,霜露休教上客衣。

(0)

春晚事隙偶作

吏道谢迫束,凝神悦闲敞。

纵步缘阶除,流目睇林莽。

荃荑吐芳蕤,山泉发幽响。

风声褰闲帷,月华洞虚幌。

伊予奉王命,阅岁居边壤。

簪笔忝所荷,鼎食规厚享。

英达久暌携,谫薄愈迷罔。

且自饫丹经,聊以遂偃仰。

(0)

园中十首·其十

梅实须五春,橘实须六秋。

人命须臾间,敢保数载谋。

邻叟笑谓余,君言亦何偷。

苟非勤封殖,白首见无由。

繁英媚雪下,美实随霜收。

昔在包山麓,终日长夷犹。

既无买山资,曷不营故丘。

森森寻丈材,散布林塘幽。

爱兹岁寒质,增我旸雨忧。

倘保黄发期,会见荫平畴。

叮咛语稚子,篱落须绸缪。

(0)

本事诗十首·其十

相怜病骨轻于蝶,梦入罗浮万里云。

赠尔多情书一卷,他年重检石榴裙。

(0)

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

露气如微虫,波势如卧牛。

明月如茧素,裹我江上舟。

(0)

读史二十首·其十五

江南天子皆词客,河北诸王尽将才。

乍歌乐府《兰陵曲》,又见湘东玉轴灰。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