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骄人拥庐儿,寒士不逊原壤夷。
傲称凶德无适宜,长者寄尔渠得知。
使袜聊为廷尉重,命履乃有帝师用,苟非其人千仞凤。
鹦鹉洲前吊月明,归来痛饮师刘伶。
富贵骄人拥庐儿,寒士不逊原壤夷。
傲称凶德无适宜,长者寄尔渠得知。
使袜聊为廷尉重,命履乃有帝师用,苟非其人千仞凤。
鹦鹉洲前吊月明,归来痛饮师刘伶。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类人物的境遇和态度。"富贵骄人拥庐儿",形象地写出那些权贵子弟的奢华与傲慢,他们自以为是,如同拥有庐儿(指奴仆)般骄纵。然而,诗人接着提到"寒士不逊原壤夷",将这些富贵之人与孔子弟子原壤相提并论,暗示寒士虽然贫穷,但保持着不卑不亢的节操。
"傲称凶德无适宜",批评那些富贵之人的傲慢行为,认为他们的凶狠德行并不恰当。"长者寄尔渠得知",则表达出对真正有智慧和德行的长者的敬仰,指出真正的贤者才能理解傲慢的危害。
"使袜聊为廷尉重,命履乃有帝师用",通过比喻,说明真正的价值不在外在的权势,而在内在的品质。即使是地位低微的廷尉之袜,也能因其主人的美德而显得重要;而帝师的鞋子,也因其人的学识而受到尊重。"苟非其人千仞凤",进一步强调只有具备高尚品格的人,才能如凤凰般高洁。
最后两句"鹦鹉洲前吊月明,归来痛饮师刘伶",诗人借典故表达对傲慢之人的讽刺,他们在鹦鹉洲前独自凭吊明月,寓意孤独无依,而诗人则以刘伶自比,饮酒自乐,表明自己坚守节操,不受世俗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辛辣的笔触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公和傲慢之人的虚伪,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有德行之人的赞美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