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垣春色自天来,红药当阶次第开。
萱草丛丛尔何物,等闲穿破绿莓苔。
掖垣春色自天来,红药当阶次第开。
萱草丛丛尔何物,等闲穿破绿莓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掖垣春色自天来"一句,通过对比手臂与围墙(掖垣)的高低,形象地表达了春色的自然流露和无处不在。此处“春色”指的是万物复苏、花开草绿的景致。紧接着“红药当阶次第开”则具体描绘了一种植物(可能是石竹或其他红色野花)依照生长规律逐渐开放的场景,展示了自然界春天生命力度的美好。
后两句转向对某种小草(萱草)的描写,“丛丛”形容其繁多而密集。"尔何物"则是诗人对这些小草的疑问,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世界的好奇,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投入。而“等闲穿破绿莓苔”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在这片花海中漫步,随意踏过密布的青苔,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这里的“绿莓苔”可能是指一些覆盖地面的绿色植物,如地衣或野苔。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的感受和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
桃花落尽春水生,锦江忽作辊雷鸣。
奔流欲转草堂去,大声撼动芙蓉城。
两岸回旋如走马,飞腾上下驰流星。
浪花排空百丈立,银河倒泻天为倾。
一气浑噩渺无尽,乾坤不觉如浮萍。
忆昔长江破巨浪,风帆乘我空中行。
身如沧海渺一粟,性命直与蛟龙争。
今日江城看春涨,披襟想像神犹王。
安得呼起浣花翁,相与乘舟坐天上。
披衣揽夜色,遂适湖干趾。
喧籁息近听,林峦敛遥视。
千峰寒月中,万壑疏钟里。
三潭弄浮烟,因风荡为水。
浮汀渔唱人,过浦箫声起。
佳游领支公,雅调及高士。
霜月满归途,宵深情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