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出荆门不断山,西通巴塞北秦关。
四方群盗何时息,五月征夫且未閒。
羊祜冢荒碑七尺,武侯祠古屋三间。
苍凉云日江村午,愁绝东流去不还。
路出荆门不断山,西通巴塞北秦关。
四方群盗何时息,五月征夫且未閒。
羊祜冢荒碑七尺,武侯祠古屋三间。
苍凉云日江村午,愁绝东流去不还。
这首《宣城道中书事》描绘了宣城道中的壮丽景色与深沉的历史感。首句“路出荆门不断山”,以荆门山脉的连绵不绝开篇,展现出道路的蜿蜒曲折,同时也隐喻着人生的旅途漫长而艰难。接着“西通巴塞北秦关”一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宣城与更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暗示着历史的深远和文化的交流。
“四方群盗何时息,五月征夫且未閒。”这两句直击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战争与动荡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征夫们无时无刻不在为国家的安宁而战,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不确定。
“羊祜冢荒碑七尺,武侯祠古屋三间。”诗人通过对比古代英雄的纪念地,如羊祜的墓冢和武侯祠,与眼前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也是对当下社会现状的反思。羊祜和诸葛亮作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丰功伟绩与今日的荒凉形成了强烈反差,引发了对英雄时代与现实世界的思考。
最后,“苍凉云日江村午,愁绝东流去不还。”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江村苍凉、云日交映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忧郁氛围。东流的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与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
幽斋众客多清娱,弁翁开卷示此图。
细画纤纤比毛发,老眼眴转视若无。
须臾神定乃能辨,蓬山圆峤连方壶。
山川盘纡体势远,楼观缥缈棼桴铺。
霓旌羽盖蔽空日,云軿鹤驭交天衢。
瑰丽绮错千万状,一一尽与人间殊。
弁翁指陈更详悉,言是澄江惠氏所宝之旧物。
昔有道人方外来,暮夜延之入其室。
萧然独卧无灯明,时闻爪甲铿有声。
明发道人不知处,但见桶底搯画成。
吾知道人非小巧,物物之中存幻眇。
更于爪画两俱忘,当与道人同一笑。
山家忘四时,力作倦还息。
鸦鸣知欲曙,鸡栖念当夕。
两男皆长成,尽解供赋役。
季女方及笄,亦复能纺绩。
老翁独无事,醉饱岸巾帻。
喜客到柴扉,扫室具枕席。
枣栗非外求,园蔬更堪摘。
殷勤话生理,颇觉计自得。
我生独何为,转徙常寄食。
语残灯欲死,草际虫啧啧。
田家望西成,弥月雨霖霔。
流潦迷川泽,粳稻尽漂淤。
牛犬奔崇丘,鸡亦栖高树。
室庐毕沈没,野老无归处。
大家还急租,官中未蠲赋。
妻子多转徙,天高不可吁。
但愿吾皇知,圣恩加咻喔。
下诏发仓廪,赈恤散红腐。
不唯赤子活,亦使根本固。
八表皆归仁,万岁永终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