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苑芙蓉沼,梁台脩竹园。
徐陈游上国,枚马托名藩。
歌赋从容地,追随优渥言。
病来谢宾客,归去卧丘樊。
岩穴仍招隐,风尘稍避暄。
山疑七里濑,水似武陵源。
背渚排江阁,迎峰架石门。
波澜生枕席,彩翠落琴尊。
鸿宝传遗术,离骚念旧恩。
秋风怀帝子,春草忆王孙。
胜事几人共,赏心千载存。
相思隔云外,挂树屡攀翻。
魏苑芙蓉沼,梁台脩竹园。
徐陈游上国,枚马托名藩。
歌赋从容地,追随优渥言。
病来谢宾客,归去卧丘樊。
岩穴仍招隐,风尘稍避暄。
山疑七里濑,水似武陵源。
背渚排江阁,迎峰架石门。
波澜生枕席,彩翠落琴尊。
鸿宝传遗术,离骚念旧恩。
秋风怀帝子,春草忆王孙。
胜事几人共,赏心千载存。
相思隔云外,挂树屡攀翻。
这首诗描绘了延陵吴长史山居的幽静与雅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美好。开篇“魏苑芙蓉沼,梁台脩竹园”以历史典故起兴,引出对山居环境的赞美。接着“徐陈游上国,枚马托名藩”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士游历四方、才华横溢的向往。
“歌赋从容地,追随优渥言”描绘了山居主人在自然环境中创作诗歌、赋文的情景,生活充满诗意。“病来谢宾客,归去卧丘樊”则体现了主人因病而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岩穴仍招隐,风尘稍避暄”进一步强调了山居的隐逸之趣,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
“山疑七里濑,水似武陵源”运用了两个著名的山水意象,既是对山居环境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背渚排江阁,迎峰架石门”描绘了山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美感。“波澜生枕席,彩翠落琴尊”则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艺术氛围。
“鸿宝传遗术,离骚念旧恩”表达了对古代智慧和文化的追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秋风怀帝子,春草忆王孙”借用了典故,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胜事几人共,赏心千载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友谊与艺术传承的期待。“相思隔云外,挂树屡攀翻”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延陵吴长史山居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友情以及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蛟乃龙之徒,隐显异凡质。
屈蟠深弯环,灵变不可悉。
清溪潨百湍,漱涤见冽溧。
寒飙黯离晶,阴电焬幽室。
超腾云雷徯,诃禁鬼神谧。
应龙翔中天,涣汗湿箕毕。
大江扬浊澜,鼍蜃恣狂谲。
闭藏当有待,保养慎无失。
搜奇凛精魄,局步迷故术。
谽岩生长风,林木暮萧瑟。
君不见杭州无城贼直入,台州有城贼不入。
重门击柝自古来,而况四郊多警急?
愚民莫可与虑始,见说筑城俱不喜。
一朝城成不可踰,挈家却向城中居。
寄语筑城人:城高固自好,更须足食仍足兵,不然剑阁潼关且难保。
独不念至元延祐年,天下无城亦不盗。
太仪转神枢,日月飞两丸。
荣华如电火,瞬息无留颜。
谁能与蟪蛄,争鸣秋草间。
中夜集五灵,步虚款天关。
摆脱尘土累,廓落真境宽。
玉髓充晚食,璚霞足晨餐。
妙合五色光,化为九转丹。
洞朗照无极,逍遥出人寰。
象载六苍虬,翼以双紫鸾。
濯足北河津,弭节蓬莱山。
伶伦歌九韶,眉连舞七盘。
浮丘吹参差,宓妃鸣佩环。
娱乐竟日夕,还归玉宸班。
风飘飘兮扬尘。野寂寞兮无人。
舟何为兮山阿,车何为兮水滨。北望楚兮东望秦。
倒江河兮乱星辰。天门窈窕兮重九闉。
愿有言兮远莫陈。虎豹颬颬兮为喜为瞋。
横流涕兮瞻苍旻。心冯噫兮不能伸。
麋有角兮龙有鳞。空山寂寥兮吾谁与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