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蚕食桑叶、吐丝作茧的生动画面。"辛勤得茧不盈筐"表明蚕 虫孜孜不息,吃着桑叶,却始终无法把它的茧织满篮子,这既是对蚕虻勤劳本性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对自己或他人的辛勤工作却难以获得相应回报的感慨。"灯下缫丝恨更长"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辛苦的情景,夜以继日,蚕虻在微弱的灯光下继续吐丝,这里的“恨”字表达了一种对无法尽快完成工作的无奈和哀怨。
接下来两句“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诗人通过蚕虻的辛勤劳作,反衬出人类对于物质享受的盲目追求。蚕 虫虽然不知道自己所作之茧将会被人取走,最终成为华美衣饰的一部分,但它们仍旧不停歇地工作着。这里,“但贪”一词,显得有些讽刺意味,它批评了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即使这些享受是以牺牲他人的辛勤劳动为代价。
整首诗通过蚕虻吐丝织茧这一生动景象,既表达了对辛勤工作者的同情,也含蓄地批评了社会上某些人对于物质追求的盲目性。
当年最称意,数子不如君。
战胜时偏许,名高人共闻。
半天城北雨,斜日灞西云。
科斗皆成字,无令错古文。
公子正邀欢,林亭春未兰。
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窗覆垂杨煖,阶侵瀑水寒。
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