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颜山农》
《答颜山农》全文
明 / 湛若水   形式: 古风

永新颜氏贤,眼底于八环。

如何昨寄书,劝我立杏坛。

杏坛宁有几,自生民以还。

夫我异于是,坛在灵台间。

至近而至远,随默以随言。

无行而不与,无地何立焉。

留心理五典,神越三坟前。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湛若水对颜山农的回信,展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对教育的独到见解。

首句“永新颜氏贤”,赞美颜山农的贤德,接着“眼底于八环”则表达了颜山农视野广阔,对天下事了如指掌。随后,“如何昨寄书,劝我立杏坛”一句,点明了颜山农在信中鼓励湛若水建立教育的象征——杏坛,以传播知识和道德。

“杏坛宁有几,自生民以还”两句,提出杏坛并非实体存在,而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教育精神的象征。接下来,“夫我异于是,坛在灵台间”表明湛若水认为真正的教育不在外在的场所,而在内心深处,即“灵台”。

“至近而至远,随默以随言”强调教育应当贴近生活,无论言语还是行动,都应体现教育的真谛。“无行而不与,无地何立焉”则进一步阐述,教育不应局限于特定地点或形式,而应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留心理五典,神越三坟前”表达了湛若水对古代经典的学习和深入理解,以及超越传统,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方法和意义,体现了湛若水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湛若水

湛若水
朝代:明   字:元明   号:甘泉   籍贯:广东增城   生辰:1466—1560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十月旦日至近村

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

荒年人家鸡黍迮,芋羹豆饭供时节。

村童上牛踏牛鼻,吹笛声长入云际。

今年虽饥却少安,县吏不来官放税。

(0)

梅雨

沐罢斜簪二寸冠,断云残霭暗江干。

丝丝梅子熟时雨,漠漠楝花开后寒。

剩采芸香辟书蠹,旋舂麦麨续家餐。

日长倦睫惟思闭,茗碗真须抵死宽。

(0)

秋景

雨泣蘋花老,风摇稗穗长。

昏林喧宿鸟,秋院咽啼螀。

旧学成迂阔,初心堕渺茫。

颓龄尚馀几,谁与问苍苍。

(0)

村居书触目

雨霁郊原刈麦忙,风清门巷晒丝香。

人饶笑语丰年乐,吏省徵科化日长。

枝上花空闲蝶翅,林间葚美滑莺吭。

饱知游宦无多味,莫恨为农老故乡。

(0)

菱歌

海内知心人渐少,眼前败意事常多。

问君底事浑忘却,月下菱舟一曲歌。

(0)

对酒戏作二首·其二

乱插酴醾压帽偏,鹅黄酒色映觥船。

醺然一枕虚堂睡,顿觉情怀似少年。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