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山北梵宫多,日暮钟声杂棹歌。
别有幽居松竹里,春深惟拟故人过。
水南山北梵宫多,日暮钟声杂棹歌。
别有幽居松竹里,春深惟拟故人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雅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水南山北梵宫多”,以山水为背景,点出梵宫众多,营造出一种宗教氛围浓厚的环境。接着,“日暮钟声杂棹歌”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类活动融合在一起,日落时分的钟声与划船的歌声交织,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展现出生活的生动与和谐。
后两句“别有幽居松竹里,春深惟拟故人过”,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居之所,松竹掩映,春意盎然,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里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一种心灵归宿的象征,强调了与世无争、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和真挚友谊的赞美。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卷,更是情感与哲思的交融,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意境之美。
琴剑西还已有期,白云飞处望多时。
湖边别酒春风醉,江上归帆落日迟。
客思悠悠生远树,梦魂隐隐入芳篱。
到家若话吴中事,自有哀歌寄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