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筠徒说饼,未见粉香煎。
细杵舂云子,重罗糁雪绵。
南中稀食面,野外此登筵。
不用椒兰洒,糖霜已可怜。
吴筠徒说饼,未见粉香煎。
细杵舂云子,重罗糁雪绵。
南中稀食面,野外此登筵。
不用椒兰洒,糖霜已可怜。
这首《煎粉(其三)》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煎粉这一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和食用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与地方特色。
首句“吴筠徒说饼,未见粉香煎”,以吴筠的饼为引子,点出煎粉的独特之处,强调其不同于普通的饼,而是通过煎制过程赋予了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接着,“细杵舂云子,重罗糁雪绵”两句,生动地描述了制作煎粉的过程:使用细杵将米粉捣碎,如同捣云一般细腻;再经过多次筛罗,使得米粉如雪般绵软细腻。这种精细的制作工艺,体现了对食物品质的追求。
“南中稀食面,野外此登筵”两句,点出了煎粉在南方较少见,但在野外宴会上却成为了一道佳肴。这不仅展现了煎粉在特定场合的特殊地位,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地方美食的独到见解和欣赏。
最后,“不用椒兰洒,糖霜已可怜”一句,表达了煎粉本身的味道已经十分美味,无需额外的调料来提升风味。这里的“糖霜”不仅指代了煎粉表面撒上的糖霜,也象征着煎粉的甜味和美感,让人感到十分可口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煎粉制作和食用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美食的魅力,以及作者对于地方特色美食的热爱和赞美。
访客客已去,追凉成独行。
衣冠严汉殿,草木拱秦城。
古甃苍苔滑,空庭落日明。
出门还傥恍,列屋打碑声。
倚桥临水似催诗,戏伴鹅黄上柳丝。
万里西湖惊断梦,二年东阁忆幽期。
插瓶直欲连全树,簪帽凭谁拣好枝。
一味凄凉君勿叹,平生初不愿春知。
大手方司一世文,癯儒何敢望馀尘。
谁知天上黄扉贵,肯记江边白发新。
末路愈穷诗有祟,旧书浑忘笔无神。
床头周易尊中酒,犹赖渠侬不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