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嵩顶六月芍药初发》
《嵩顶六月芍药初发》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谁言天地一无私,底事阳和到顶迟。

暑气已交五六月,云中初见两三枝。

可怜下土炎蒸日,却是青霄烂漫时。

第有荣心莫嗟晚,物情先盛复先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ōngdǐngliùyuèsháoyàochū
sòng / zhì

shuíyántiānshìyángdàodǐngchí

shǔjiāoliùyuèyúnzhōngchūjiànliǎngsānzhī

liánxiàyánzhēngquèshìqīngxiāolànmànshí

yǒuróngxīnjiēwǎnqíngxiānshèngxiānshuāi

翻译
谁说天地之间没有一点私心,为何阳光普照要到顶部才来迟。
炎热的夏天已经到了五六月,云层中才刚刚看到几点稀疏的阳光。
可怜地面上酷热难耐的日子,而高空中却正是繁花盛开之时。
只要心中有荣耀,不必感叹起步太晚,世间万物兴衰更迭本就如此。
注释
无私:指天地自然看似公平无偏的恩赐。
阳和:温暖的阳光。
炎蒸:酷热蒸腾。
青霄:高空,指云层之上。
荣心:荣耀之心,指追求成功或成就的愿望。
嗟晚:感叹起步晚。
物情:事物的规律或世态人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热时节,高山之巅的芍药才刚开始绽放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达了物极必反、事事皆有盛衰的哲理。

"谁言天地一无私,底事阳和到顶迟。" 这两句点出天地并非无私,它的恩惠不均等,有些地方如山顶地区,阳光的温暖来得较晚。这是对自然界普遍规律的一种反思。

"暑气已交五六月,云中初见两三枝。" 暑热已经蔓延到五月六月之间,而在云雾之中,芍药花才开始露头,这说明高山的天气特点和植物生长的不同时序。

"可怜下土炎蒸日,却是青霄烂漫时。" 这两句对比了低处烈日下的炙热与高处清凉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同情之心,同时也映衬出山巅世界的独特美丽。

"第有荣心莫嗟晚,物情先盛复先衰。" 这两句诗人感叹万物皆有荣枯更替,不必过于哀伤,因为这正是自然界运行的规律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山顶芍药初发的描绘,以及与下方炎热世界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法则、生生之谜以及物极必反哲理的深刻领悟。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诗并序·其一一二

积善必馀庆,积恶必馀殃。

钱财不能入,三宝先你□。

五色衣裳□,□□□□□。

(0)

诗并序·其一一一

人受百岁不长命,中道仍有死伤人。

唯能纵情造罪过,未能修善自防身。

(0)

嵩山观

两日行山兴尚稠,尘缘未断且回头。

一天风雨吹凉阁,四面藤萝伴客留。

著眼尽难为业障,平生无过是浮沤。

何须底死言名利,寻得清閒即便休。

(0)

别家

兄弟惜分离,拣日皆言恶。

(0)

五言白话诗·其二十一

世间何物平,不过死一色。

老小终须去,信前业道力。

纵使公王侯,用钱遮不得。

各身改头皮,相逢定不识。

(0)

蓬莱阁豋州之胜槩也阁临大海面两竹山蜃气出焉友人陈文相家于其下邀余赋得五言小律二首·其一

万古溟濛汇,乾坤向此分。

鳅潮常应月,蜃气半为云。

飞阁虚无里,蓬莱只海滨。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