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天地一无私,底事阳和到顶迟。
暑气已交五六月,云中初见两三枝。
可怜下土炎蒸日,却是青霄烂漫时。
第有荣心莫嗟晚,物情先盛复先衰。
谁言天地一无私,底事阳和到顶迟。
暑气已交五六月,云中初见两三枝。
可怜下土炎蒸日,却是青霄烂漫时。
第有荣心莫嗟晚,物情先盛复先衰。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热时节,高山之巅的芍药才刚开始绽放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达了物极必反、事事皆有盛衰的哲理。
"谁言天地一无私,底事阳和到顶迟。" 这两句点出天地并非无私,它的恩惠不均等,有些地方如山顶地区,阳光的温暖来得较晚。这是对自然界普遍规律的一种反思。
"暑气已交五六月,云中初见两三枝。" 暑热已经蔓延到五月六月之间,而在云雾之中,芍药花才开始露头,这说明高山的天气特点和植物生长的不同时序。
"可怜下土炎蒸日,却是青霄烂漫时。" 这两句对比了低处烈日下的炙热与高处清凉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同情之心,同时也映衬出山巅世界的独特美丽。
"第有荣心莫嗟晚,物情先盛复先衰。" 这两句诗人感叹万物皆有荣枯更替,不必过于哀伤,因为这正是自然界运行的规律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山顶芍药初发的描绘,以及与下方炎热世界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法则、生生之谜以及物极必反哲理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