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台城路.辽后洗妆楼》
《台城路.辽后洗妆楼》全文
清 / 曹贞吉   形式: 词  词牌: 齐天乐

东楼春色天边落,来时白蘋风作。

凤辇曾留,瑶台乍起,妆点远山眉角。宫蝉绰约。

想欲动晨光,未垂帘箔。

炫转荧煌,明星一一带池阁。

兴亡几番过眼,听游人指说,斜照城脚。

窣堵波高,雨淋铃急,坏磴莓墙萧索。

惊飙振箨,是曲里琵琶,白翎哀雀。

只有长河,潺湲声似昨。

(0)
鉴赏

这首《台城路·辽后洗妆楼》由清代词人曹贞吉所作,描绘了一幅辽后在洗妆楼上的景象,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开篇“东楼春色天边落”,以春日之景衬托出辽后洗妆楼的静谧与孤寂。接着“来时白蘋风作”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微风,暗示了辽后到来时的氛围,既有清新之感,又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

“凤辇曾留,瑶台乍起,妆点远山眉角。”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凤辇象征着辽后的尊贵身份,瑶台则代表了她曾经的辉煌宫殿,远山眉角则是对辽后容貌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她面对岁月流转、江山易主的无奈与感慨。

“宫蝉绰约,想欲动晨光,未垂帘箔。”宫中的蝉鸣似乎在清晨的阳光中轻轻摇曳,但辽后并未放下帘幕,或许是在等待,或许是在沉思,这一细节表现了她的孤独与深思。

“炫转荧煌,明星一带带池阁。”夜幕降临时,星辰映照在池阁之上,光芒闪烁,既美丽又凄凉,如同辽后的命运,繁华过后只剩寂静与回忆。

“兴亡几番过眼,听游人指说,斜照城脚。”历史的兴衰更替,如同过眼云烟,而游人们在讲述着往事,斜阳下的城墙见证了这一切的变迁。

“窣堵波高,雨淋铃急,坏磴莓墙萧索。”窣堵波是佛教建筑,此处可能象征着辽国的宗教文化,然而在风雨侵蚀下,一切都显得破败不堪,满是荒凉与寂寞。

“惊飙振箨,是曲里琵琶,白翎哀雀。”疾风吹动竹叶,仿佛是远处琵琶的哀怨之声,白翎哀雀的叫声更是增添了悲凉的气氛,整个画面充满了凄美与哀愁。

最后,“只有长河,潺湲声似昨。”唯有那条长河,流水声依旧,仿佛时间并未流逝,而辽后的故事却已随风而去,只留下无尽的怀念与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辽后洗妆楼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曹贞吉

曹贞吉
朝代:清   字:升六   号:实庵   籍贯: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   生辰:1634~1698

曹贞吉(1634~1698) 清代著名诗词家。字升六,又字升阶、迪清,号实庵,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猜你喜欢

自警

人生非金石,寿夭不自知。

一日复一日,亦或至耄期。

方其未死间,早夜勿自欺。

嗟彼陷溺者,太山起毫釐。

努力戒惰偷,尧舜可庶几。

我今齿发弊,彊健复几时。

一寸学古心,自视犹可为。

鸡鸣推枕起,为善亦孳孳。

天定终胜人,吾世或未衰。

素业果有传,三复吾此诗。

(0)

四月十三夜四更起读书

七十未捐书,正恐死乃息。

起挑窗下灯,度此风雨夕。

(0)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古风十首·其一

君子亦有慕,不慕要路津。

君子亦有耻,不耻贱与贫。

风俗未唐虞,诗书非一秦。

展转不能瞑,卧听鸡唱晨。

(0)

东斋杂书十二首·其三

负负无可言,上上不须说。

天壤大如许,我独身孑孑。

苟合不可为,万事听瓦裂。

年登麦饭足,得酒且勤歠。

(0)

小昭庆院讲僧旧在都下与之相从今没已久见画像於院中作诗吊之

曩岁曾陪夜讲灯,伏犀插脑齿如冰。

假令重见应难识,遗像癯然一老僧。

(0)

赠赵去华

赵子毫端万斛珠,眼前百辈不枝梧。

盛名岂待它年见,公论何曾一日无。

我老杜门惟足睡,君豪折简固难呼。

此诗强欲相题目,堪笑衰翁胆满躯。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