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耽成道返,阿母大欢娱。
何意天边月,还为掌上珠。
白华长抱蒂,朱凤更将雏。
日夕流霞献,慈颜似鲍姑。
苏耽成道返,阿母大欢娱。
何意天边月,还为掌上珠。
白华长抱蒂,朱凤更将雏。
日夕流霞献,慈颜似鲍姑。
这首诗描绘了苏耽成仙归来,与母亲团聚的温馨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母子间深厚的情感。"苏耽成道返,阿母大欢娱",开篇即点明主题,苏耽修仙成功返回人间,给母亲带来了极大的喜悦。接下来的"何意天边月,还为掌上珠",运用比喻手法,将苏耽比作天上之月,回归母亲身边,如同珍贵的明珠,表达了母子重逢的喜悦与珍贵。
"白华长抱蒂,朱凤更将雏",进一步描绘了苏耽与母亲团聚后的生活情景,以白华和朱凤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同时暗示了苏耽在母亲身边继续成长,如同朱凤带着雏鸟,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日夕流霞献,慈颜似鲍姑",最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日落时分的流霞,映照出慈祥的母亲面容,仿佛鲍姑一般,充满了智慧与慈爱。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苏耽成仙归来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燕然之山雄九边,盘拱玉京如环连。
层冰叠雪气蒸郁,千松万柏寒参天。
裕子赵君臂有神,点染纸笔描逼真。
命意初不在此山,微得其气已惊人。
裕子八十已过五,骨形如鹤神踽踽。
双鬓不减燕然雪,才华跌宕秋江月。
银筒丹井不须窥,笑持荷叶胜刀圭。
天山礧砢殆其俦,村头独坐疑沧洲。
万事若能随手歇,置身此幅堪夷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