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山可久长看。留住白云难。
溪虚却与云相傍,对白云、何必深山。
爽气潜生树石,晴光竟入栏干。旧家三径竹千竿。
苍雪拂衣寒。绿蓑青笠玄真子,钓风波、不是真闲。
得似壶中日月,依然只在人间。
门前山可久长看。留住白云难。
溪虚却与云相傍,对白云、何必深山。
爽气潜生树石,晴光竟入栏干。旧家三径竹千竿。
苍雪拂衣寒。绿蓑青笠玄真子,钓风波、不是真闲。
得似壶中日月,依然只在人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炎的作品,名为《风入松》,赠给了朋友蒋道录的溪山堂。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
"门前山可久长看。留住白云难。" 这两句通过对比山和云,表达了诗人对于永恒与易逝之间的思考。山代表着稳固和持久,而云则飘渺无常,难以捕捉。
"溪虚却与云相傍,对白云、何必深山。" 诗人在这里提出,即便是在浅溪之旁,与云相伴,也不需要到深山中去寻找灵感或宁静。
"爽气潜生树石,晴光竟入栏干。"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清新和明媚,春风在树木间悄然生长,而阳光透过栏杆,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清新的氛围。
"旧家三径竹千竿。苍雪拂衣寒。" 诗人提及旧日的家园,竹子成千上万,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苍雪拂衣寒”则透露出冬季的凉意,诗人在这寒冷中感受着大自然的严峻与美丽。
"绿蓑青笠玄真子,钓风波、不是真闲。" 这里提到的“绿蓑青笠”可能是指古时道士的装扮,而“钓风波”则可能是比喻性的表达,暗示诗人虽然在大自然中寻求宁静,但内心并非完全放松。
"得似壶中日月,依然只在人间。" 最后两句通过借用古代道家思想中的“壶中天地”,即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内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世界,来表达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界的深刻领悟。无论是日月更替还是四季轮回,都在这个世界之中,而非超然物外。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自来百卉千葩,算多有、异芬清绝。
此花独赋,天然标致,于中超越。
月脸妆匀,碧琼枝瘦,真仙风骨。
向严寒雪里,千林冻损,钟和气、先春发。
信是芳姿高洁。
肯趋陪、游蜂戏蝶。
玉堂静处,竹梢斜亚,凝烟媚月。
一任严城上,单于奏、角声凄切。
待芳心结实,和羹鼎鼐,收功须别。
琴拂虞薰,月裁班扇,麦秋槐夏清和。
笋变琅玕,绛榴细蹙香罗。
绿云初展圆荷。
见金鳞、戏跃清波。
山丹舒艳,葵花映日,萱草成窠。
浮云富贵,出处无心,好天风月,如意偏多。
功名事业,壮怀岜肯蹉跎。
待拥雕戈。
洗胡尘、须挽天河。
醉挥毫,知音为我,发兴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