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河郝氏馀庆堂》
《西河郝氏馀庆堂》全文
明 / 卢龙云   形式: 古风

十年看树木,百年仰树德。

树木长乔林,树德延世泽。

干木隐西河,美誉亘今昔。

卜夏与田方,亦复如双璧。

寥寥千载馀,谁与践芳迹。

丈人溪上居,秉心嗜玄寂。

于世薄所营,齐物忘得失。

捐粟惠贫荒,施剂起残疫。

道路悯遗金,囹圄念艰阨。

餔馁复赈穷,轻财殚心力。

哀死建义茔,累累表幽宅。

存殁总衔恩,自我无德色。

哲嗣乃肯堂,作求念弥惕。

永言绍家声,禔躬慎朝夕。

当官重清勤,吏事岂缘饰。

仁惠浃穷檐,勉勉树声绩。

孙枝日衍繁,云霄看比翼。

不见内史家,里中称万石。

(0)
鉴赏

此诗《西河郝氏馀庆堂》由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通过描绘郝氏家族的百年风范和美德传承,展现了古代中国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首句“十年看树木,百年仰树德”开篇即点明了树木与树德之间的关系,比喻家族的繁荣与道德的传承相辅相成,需要时间的积累与积淀。接下来的“树木长乔林,树德延世泽”进一步强调了家族成长壮大与道德品质的延续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干木隐西河,美誉亘今昔”则以历史上的郝氏家族为例,说明其在西河地区的隐居生活,虽不显山露水,却以其高尚的品德赢得了长久的赞誉。接着提到卜夏与田方,作为郝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事迹如同珍贵的双璧,熠熠生辉。

“寥寥千载馀,谁与践芳迹”表达了对郝氏家族千年传承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感叹后继无人,难以继续光大家族的美德。然而,诗中并未就此沉沦,而是转向了对郝氏家族当代成员的赞扬。

“丈人溪上居,秉心嗜玄寂”描述了一位郝氏家族的长辈,他居住在丈人溪畔,内心追求着宁静与玄远的境界。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体现了郝氏家族成员在世俗功利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于世薄所营,齐物忘得失”进一步阐述了郝氏家族成员对待世事的态度,他们淡泊名利,将万物视为平等,不为个人得失所困扰。这种豁达的人生观,正是家族美德的重要体现。

“捐粟惠贫荒,施剂起残疫”、“道路悯遗金,囹圄念艰阨”、“餔馁复赈穷,轻财殚心力”等句子,则具体描绘了郝氏家族成员在社会中的善行,无论是救济贫困、救助疾病,还是关心路途中的遗落财物、监狱中的困境,以及帮助饥饿者、赈济穷困之人,都体现了他们慷慨解囊、尽心尽力的高尚品质。

“哀死建义茔,累累表幽宅”表明郝氏家族不仅在生前致力于社会福祉,死后也建立了义冢,以纪念逝去的先人,彰显了家族对于后代的深远影响。

“存殁总衔恩,自我无德色”强调了郝氏家族成员无论生死,都铭记着家族的恩泽,而自身则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不因家族的荣耀而骄傲自满。

最后,“哲嗣乃肯堂,作求念弥惕”、“永言绍家声,禔躬慎朝夕”、“当官重清勤,吏事岂缘饰”、“仁惠浃穷檐,勉勉树声绩”、“孙枝日衍繁,云霄看比翼”、“不见内史家,里中称万石”等句子,总结了郝氏家族的传承之道,从长辈到后代,从家庭到社会,都遵循着仁爱、勤勉、清廉的原则,家族的美德不断发扬光大,子孙后代日益繁盛,如同比翼双飞,最终成为邻里间广受尊敬的典范。

这首诗通过对郝氏家族百年风范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家族文化中重视道德传承、社会责任与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以及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所展现出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

作者介绍

卢龙云
朝代:明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五十四

借家传帝网丝,下公子仙鳌钓。

捩转衲僧鼻头,撩拨诸方一笑。

鲲化鹏飞总未知,推蓬对月平分破。

却请维那,扬帆鼓棹。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三十八

祝融峰,万年松。翠阴笼鹤,瑞气蟠龙。

用献圣明天子寿,枝枝叶叶自春风。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五十

正直聪明,风流儒雅。坚护法城,策勋千载。

李将军有佳声在。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五十六

不绍金轮尊贵位,被人打落当门齿。

难亸梁王掘地埋,脱身留得空棺履。

死款供成,临文不讳。

乳窦今朝报不平,臭烟蓬㶿薰他鼻。

任是老顽,也须喷嚏。

(0)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四十七

僧钵一粒饭,农家一滴血。

战争收拾归,知费几牙颊。明玑杵白,别甑炊香。

伴客地炉烧榾柮,无宾主话商量。切忌增金以黄。

(0)

涌溪

平地忽翻千尺浪,吞空沃日势滔滔。

截流机峻无人荐,谩说茶陵踏断桥。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