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
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
内政由股肱,外政由诸侯。
股肱政若行,诸侯政自修。
一物不得所,蚁穴满山丘。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
朱云若不直,汉帝终自由。
子婴一失国,渭水东悠悠。
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
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
内政由股肱,外政由诸侯。
股肱政若行,诸侯政自修。
一物不得所,蚁穴满山丘。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
朱云若不直,汉帝终自由。
子婴一失国,渭水东悠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邵谒的作品,名为《论政》。诗中通过对古代圣贤和官员的举措进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和现实政治生态的忧虑。
"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一句,描绘了一位圣贤之人,即便是头发稀疏也要担忧国家大事,表现了圣贤对于国事的深切关怀。"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则通过历史上孙弘和丙吉二人的故事,说明即使是高官也不应隔绝于民众,而应当关心百姓的生活。
"内政由股肱,外政由诸侯"表明了古代理想中的政治分工,其中"股肱"比喻中央政府掌握国家大政方针,而"诸侯"则指地方官员应自行其是,管理本地区的具体事务。"股肱政若行,诸侯政自修"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分工下的和谐状态,即当中央政治方向正确时,地方自然能治理得宜。
然而接下来的"一物不得所,蚁穴满山丘"却描绘了一种相反的景象,指出在现实中往往由于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体系的混乱和衰败。"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则通过自然界的比喻,告诫人们不要因为暂时的不幸就认为一切都已完结,因为万物有生也有死,更应注重整体的生命力。
"朱云若不直,汉帝终自由"可能是指汉朝皇帝虽然受到宦官朱云等人的牵制,但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自由和权威。最后一句"子婴一失国,渭水东悠悠"则通过历史上子婴失去国家的故事,表达了对于国家兴衰的无奈和悲哀,以及对失去祖国山河的深切怀念。
综观全诗,可见作者既有理想政治的憧憬,也不回避现实中的种种问题。通过古代圣贤的形象与历史事件的借鉴,邵谒表达了他对于国家治理和个人操守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
千里雪山开,沱江春水来。
驻帆云缥缈,吹管鹤裴回。
身外流年驶,尊前落景催。
不应归棹远,明月在高台。
江皋昨夜雨收梅,寂寂衡门与钓台。
西岛落花随水至,前山飞鸟出云来。
观风驷马能言驻,行县双旌许暂回。
岂不偶然聊为竹,空令石径扫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