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旄头跃,将军远戍边。
碛昏旗影暗,水滑马蹄穿。
剑拂秋霜冷,弓弯塞月圆。
直须清大漠,万里勒燕然。
中夜旄头跃,将军远戍边。
碛昏旗影暗,水滑马蹄穿。
剑拂秋霜冷,弓弯塞月圆。
直须清大漠,万里勒燕然。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塞上曲(其二)》描绘了一幅边塞夜晚的壮丽景象。"中夜旄头跃",以星象起兴,象征战事将起,战旗在深夜中闪烁,犹如旄头星跳跃,预示着边疆的紧张气氛。"将军远戍边"点出主人公的身份,将军坚守边关,显示出他的忠诚与担当。
"碛昏旗影暗,水滑马蹄穿",通过描绘沙漠黄昏时分,旗帜的影子显得模糊而深沉,马蹄踏过湿润的地面,声音清晰,形象地展现了边塞环境的艰苦和行军的艰难。
"剑拂秋霜冷,弓弯塞月圆",进一步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剑身被秋霜冰凉,弓弦因满月而拉得如满月般圆润,这两句寓含了边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胜利的渴望。
最后两句"直须清大漠,万里勒燕然",表达了将军的决心,他誓言要一扫边疆烽烟,彻底平定边患,成就一番伟业,效仿汉代名将窦宪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壮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风光,塑造了英勇无畏的将军形象,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
阃外于今有虎臣,孰云立国靠江神。
后车鸡塞勒铭客,前席龙山落帽人。
此去青油烦檄笔,向来赤壁要纶巾。
遥知崔颢题诗处,暇日登楼与拂尘。
泊舟伊川右,正见野人归。
日暮春山绿,我心清且微。
岩声风雨度,水气云霞飞。
复有金门客,来参萝薜衣。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遥夜凉风楚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欲荐谁。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勿被悲欢极,当令饭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