阃外于今有虎臣,孰云立国靠江神。
后车鸡塞勒铭客,前席龙山落帽人。
此去青油烦檄笔,向来赤壁要纶巾。
遥知崔颢题诗处,暇日登楼与拂尘。
阃外于今有虎臣,孰云立国靠江神。
后车鸡塞勒铭客,前席龙山落帽人。
此去青油烦檄笔,向来赤壁要纶巾。
遥知崔颢题诗处,暇日登楼与拂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赴任武昌时的景象和情感。诗人以雄健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阃外于今有虎臣,孰云立国靠江神。" 开篇就设定了一个宏伟壮丽的场景,"阃外"指的是边塞之外,而"虎臣"则可能是对赴任官员的一种美称,表达其威猛与尊贵。"孰云立国靠江神"则描绘出一幅国家依山傍水而建的壮观图景。
"后车鸡塞勒铭客,前席龙山落帽人。" 这两句通过动态描写,表现了送别时热闹的人群场面,"后车鸡塞"可能是指车马喧嚣的声音,而"勒铭客"则是一种古代的乐器,表明送行者众多且气氛热烈。"前席龙山落帽人"则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龙山之下为官员送行而脱帽致敬的情景。
"此去青油烦檄笔,向来赤壁要纶巾。" 这两句诗转换了情境,从送别的热闹场面转到对赴任官员的期望和祝愿。"此去青油烦檄笔"可能是指路途上的风景,而"向来赤壁要纶巾"则是对历史英雄的纪念,同时也暗示了官员治理之地的重要性。
"遥知崔颢题诗处,暇日登楼与拂尘。"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赴任地点的了解和对其文学才华的赞赏,以及自己闲暇时光登楼思考,心中有所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送别场面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与高远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