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留别陈季明先生·其二》
《次韵留别陈季明先生·其二》全文
明 / 方孝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每怀海上三秋别,来借山中一榻眠。

妙论久容亲讲席,深杯相劝惜离筵。

时清共喜闲身健,情重翻令别意绵。

他日朝廷访遗老,吹嘘拟进白云篇。

(0)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的不舍。首联“每怀海上三秋别,来借山中一榻眠”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分别的怀念,以及希望再次相聚的渴望,通过“海上三秋别”与“山中一榻眠”的对比,展现了友情的深远与宁静的向往。

颔联“妙论久容亲讲席,深杯相劝惜离筵”则聚焦于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时刻,无论是深入的讨论还是举杯相劝,都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惋惜。这里巧妙地将学术交流与饮酒作乐结合,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深厚的友谊。

颈联“时清共喜闲身健,情重翻令别意绵”转而表达对当下和平时代的喜悦与对彼此健康的祝福,同时强调了友情的重量,即使在分别之际,心中仍充满对对方的思念。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友情超越时空的力量。

尾联“他日朝廷访遗老,吹嘘拟进白云篇”展望未来,设想在朝廷寻求贤能之时,自己与友人共同献上高洁的诗篇。这一设想不仅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也暗含了对友情与才华并重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深厚友情的珍贵与美好,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作者介绍
方孝孺

方孝孺
朝代:明   字:希直   号:逊志   籍贯:宁海   生辰:1357—1402年7月25日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猜你喜欢

送德林郎中学士赴东府(得江)

掺袂向江头,朝宗势未休。
何人乘桂楫,之子过扬州。
飒飒翘沙雁,漂漂逐浪鸥。
欲知离别恨,半是泪和流。

(0)

夏日登瀑顶寺,因寄诸知己

曾于尘里望,此景在烟霄。
岩静水声近,山深暑气遥。
杖藜青石路,煮茗白云樵。
寄语为郎者,谁能访寂寥。

(0)

山中访次人不遇

负琴兼杖藜,特地过岩西。
已见竹轩闭,又闻山鸟啼。
长松寒倚谷,细草暗连溪。
久立无人事,烟霞归路迷。

(0)

柳枝辞九首

轻笼小径近谁家,玉马追风翠影斜。
爱把长条恼公子,惹他头上海棠花。
鹅黄剪出小花钿,缀上芳枝色转鲜。
饮散无人收拾得,月明阶下伴秋千。
东君爱惜与先春,草泽无人处也新。
委嘱露华并细雨,莫教迟日惹风尘。
句践初迎西子年,琉璃为帚扫溪烟。
至今不改当时色,留与王孙系酒船。
绿杨移傍小亭栽,便拥秾烟拨不开。
谁把金刀为删掠,放教明月入窗来。
远接关河高接云,雨余洗出半天津。
牡丹不用相轻薄,自有清阴覆得人。
掩映莺花媚有余,风流才调比应无。
朝朝奉御临池上,不羡青松拜大夫。
王孙宴罢曲江池,折取春光伴醉归。
怪得美人争斗乞,要他秾翠染罗衣。
残照林梢袅数枝,能招醉客上金堤。
马娇如练缨如火,瑟瑟阴中步步嘶。

(0)

蜀驮引

昂藏大步蚕丛国,曲颈微伸高九尺。
卓女窥窗莫我知,严仙据案何曾识。
自古皆传蜀道难,尔何能过拔蛇山。
忽惊登得鸡翁碛,又恐碍著鹿头关。

(0)

诉衷情·香灭帘垂春漏永

香灭帘垂春漏永,整鸳衾。
罗带重,双凤,缕黄金。
窗外月光临,沉沉。
断肠无处寻,负春心。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
香阁掩,眉敛,月将沈。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