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袭美行次野梅次韵》
《奉和袭美行次野梅次韵》全文
唐 / 陆龟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飞棹参差拂早梅,强欺寒色尚低徊。

风怜薄媚留香与,月会深情借艳开。

梁殿得非萧帝瑞,齐宫应是玉儿媒。

不知谢客离肠醒,临水应添万恨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èngměixíngméiyùn
táng / guīméng

fēizhàocānchàzǎoméiqiánghánshànghuái
fēngliánbáomèiliúxiāng

yuèhuìshēnqíngjièyànkāi
liáng殿diànfēixiāoruìgōngyìngshìérméi

zhīxièchángxǐnglínshuǐyìngtiānwànhènlái

注释
飞棹:划船的桨。
参差:交错不齐。
拂:轻轻触碰。
早梅:早开的梅花。
强:勉强,顽强。
低徊:犹豫不决,徘徊。
风怜:微风怜爱。
薄媚:轻盈美丽。
香与:留住香气。
月会:月光映照。
借艳:借以增艳。
梁殿:古代宫殿名,可能指萧帝的宫殿。
萧帝瑞:萧帝的吉祥象征。
齐宫:齐国的宫殿,可能与某位女性相关。
玉儿:女子名字,可能是齐宫中的女子。
谢客:诗人或文人。
离肠:离别之情。
醒:清醒,这里指愁绪更浓。
万恨:无数的哀怨。
翻译
船桨交错轻触早梅枝,虽寒意仍顽强低垂。
微风怜惜轻盈之美,留住芬芳,月光映照深情,梅花更显娇艳。
梁殿之祥瑞难道非萧帝所赐?齐宫之事是否与玉儿有关?
不知诗人谢客心中愁肠百结,面对流水,应增添无尽哀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名为《奉和袭美行次野梅次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描绘早春时节的一幕:飞散的棹花与参差错落的梅花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飞棹参差拂早梅”,这里的“飞棹”指的是棹花随风飘扬,“参差”则形容梅花枝叶错落有致,与棹花交织在一起,共同点缀着初春的静谧。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早梅的孤傲美,而且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生机的赞美。

“强欺寒色尚低徊”,此句则传递出一种强作豪情,面对依旧阴冷的春日,诗人却不愿意沉浸在寒冷气息中,而是选择去欣赏梅花的独特韵味。这里的“低徊”表达了一种留恋与珍惜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风怜薄媚留香与,月会深情借艳开”,则描绘了自然界对美好事物的怜悯和眷顾。春风轻拂梅花,留住其清香,而夜晚的明月,则似乎在与梅花共享一份深厚的情感,共同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艳丽。

最后两句,“梁殿得非萧帝瑞,齐宫应是玉儿媒。不知谢客离肠醒,临水应添万恨来”,则通过古代传说中的典故,借用了梁武帝和齐国公主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一种难以释怀的情感和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细腻描绘,而且也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陆龟蒙

陆龟蒙
朝代:唐   字:鲁望   籍贯:江湖散   生辰:?~公元881年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猜你喜欢

临江仙·其三

夜久笙箫吹彻,更深星斗还稀。醉拈裙带写新诗。

锁窗风露,烛灺月明时。

水调悠扬声美,幽情彼此心知。古香烟断彩云归。

满倾蕉叶,齐唱传花枝。

(0)

咏兰

晓来一雨忽初收,九畹分香绕碧流。

裛露灵苗凝浅翠,迎风素质拂轻柔。

自甘深谷同巢许,不羡巍阶并管周。

物类尚知羞媚世,污名秽节岂吾俦。

(0)

凤衔杯·其一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渐玉箸、银钩满。

锦囊收,犀轴卷。常珍重、小斋吟玩。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似频见、千娇面。

(0)

新秋即事

池塘高柳噪新蝉,庭馆秋风初入弦。

抚罢瑶琴金井畔,不堪梧叶落翩翩。

(0)

挽歌词

綵旆蓝舆访隐扃,云松雪竹想仪形。

函关应望真人气,傅野今无处士星。

犹忆九皋闻鹤唳,徒劳双目送鸿冥。

将回俗驾频搔首,深愧山文旧勒铭。

(0)

初约邻人至石湖

窈窕崎岖学种园,此生丘壑是前缘。

隔篱日上浮天水,当户山横匝地烟。

春入葑田芦绽笋,雨倾沙岸竹垂鞭。

荒寒未办招君醉,且吸湖光当酒泉。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