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废吴天白,松云不尽浮。
气蒸初入夏,麦秀已先秋。
麋鹿留宾住,湖山挈伴游。
夫差今未醒,沙上自眠鸥。
寺废吴天白,松云不尽浮。
气蒸初入夏,麦秀已先秋。
麋鹿留宾住,湖山挈伴游。
夫差今未醒,沙上自眠鸥。
这首诗描绘了华藏寺的荒废景象与周围环境的自然之美。首句“寺废吴天白”,点明了寺庙的废弃状态,白茫茫一片,似乎时间在这里静止,历史的痕迹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寂寥。接着,“松云不尽浮”一句,以松树和白云的动态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寺庙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
“气蒸初入夏,麦秀已先秋。”这两句通过季节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初夏的湿热与秋天的麦穗成熟,一冷一热,一收一放,构成了一幅自然界的生动画面。这种对季节更替的敏感捕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麋鹿留宾住,湖山挈伴游。”这两句描绘了动物与人的和谐共处,麋鹿仿佛是主人,邀请游人驻足欣赏这湖光山色。而“挈伴游”则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美景中的游玩乐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最后,“夫差今未醒,沙上自眠鸥。”引用了历史典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历史的长河之中。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此处暗指历史的沉沦与遗忘。鸥鸟在沙滩上自得其乐,与人类的忙碌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藏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邃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空庭一无有,初种六株花。
青桐绿杨柳,相映成田家。
春雨散膏油,朝暾发萌牙。
造物知我心,初来尽枯槎。
开花已可贵,结子成益佳。
百事尽如此,一生复何嗟。
我生本穷陋,中年旅朝衙。
失脚堕南海,生还梦荒遐。
筑室虽不多,于我则已奢。
松筠伴衰老,已矣无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