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鹿走群雄起,河北山东多敌垒。
楚乡耆旧独知几,避地移家阻烟水。
烟水茫茫别有天,尘寰疑是地行仙。
诛茅剪棘初为室,引水开渠渐种田。
老翁侵晨放鸡鹜,稚子乘春艺桑竹。
无刑无赋无追呼,淳风自是羲皇俗。
儿孙更抱日相亲,酒食时常会里邻。
桃花隔断人间路,不识西风有战尘。
渔郎鼓棹来何许,竞引归家具鸡黍。
当时祗记有秦皇,此日方知为典午。
水流花谢路榛芜,谁把仙源托画图。
云山有路如可访,便拟辞家往卜居。
咸阳鹿走群雄起,河北山东多敌垒。
楚乡耆旧独知几,避地移家阻烟水。
烟水茫茫别有天,尘寰疑是地行仙。
诛茅剪棘初为室,引水开渠渐种田。
老翁侵晨放鸡鹜,稚子乘春艺桑竹。
无刑无赋无追呼,淳风自是羲皇俗。
儿孙更抱日相亲,酒食时常会里邻。
桃花隔断人间路,不识西风有战尘。
渔郎鼓棹来何许,竞引归家具鸡黍。
当时祗记有秦皇,此日方知为典午。
水流花谢路榛芜,谁把仙源托画图。
云山有路如可访,便拟辞家往卜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桃源景象,充满了对古代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赞美。诗中以“咸阳鹿走群雄起”开篇,暗喻历史变迁,群雄并起,而“河北山东多敌垒”则进一步渲染了动荡的时代背景。接着,“楚乡耆旧独知几,避地移家阻烟水”两句,通过描述楚乡老人的迁徙,表现了人们在乱世中的无奈与逃避。
“烟水茫茫别有天,尘寰疑是地行仙”两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桃源仙境般的美景,与外界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诛茅剪棘初为室,引水开渠渐种田”描绘了桃源居民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展现了他们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
“老翁侵晨放鸡鹜,稚子乘春艺桑竹”通过老少两代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桃源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无刑无赋无追呼,淳风自是羲皇俗”则直接点明了桃源社会的和平与淳朴,与外界的残酷形成了鲜明对比。
“儿孙更抱日相亲,酒食时常会里邻”描绘了桃源居民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桃花隔断人间路,不识西风有战尘”通过桃花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桃源与外界的隔绝,以及其远离战争的宁静。
最后,“渔郎鼓棹来何许,竞引归家具鸡黍”通过渔郎的故事,引出了桃源的发现者,同时也暗示了桃源的神秘与难以寻觅。“当时祗记有秦皇,此日方知为典午”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桃源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桃源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批判。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推崇,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