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香炉万岭西,远公精舍夕阳低。
怜君我欲逃禅去,相逐寒云住虎溪。
秀出香炉万岭西,远公精舍夕阳低。
怜君我欲逃禅去,相逐寒云住虎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山林画卷。首句“秀出香炉万岭西”,以“香炉”比喻山峰,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接着,“远公精舍夕阳低”一句,将视线聚焦于一位名为“远公”的僧人所居住的小屋,夕阳的余晖洒在其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一场景,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之美,也暗示了佛教修行之地的清幽与超脱。
后两句“怜君我欲逃禅去,相逐寒云住虎溪”,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渴望。他似乎在说,自己也想追随远公的脚步,遁入空门,与寒云为伴,住在那条连接山峰与溪流的虎溪旁。这里的“逃禅”并非逃避禅宗,而是指追求心灵的解脱与自由,向往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追求。
丛祠有狐鸣,群雏满东州。
彬彬齐鲁郊,不复论轲丘。
鼓刀贩缯翁,衮衮封公侯。
风流日凋弊,世久俗益偷。
昔时戴经人,辍耕仍佩牛。
椎埋昼行盗,闾里更相雠。
赵子尉平阳,始止惟民忧。
百花烂成围,幽禽哢春柔。
问子胡不乐,我心殊未休。
威明揉彊梗,骄鹰化为鸠。
买犊解吴钩,束身自锄耰。
田庐户无枢,长物弃不收。
结亭自乐只,开编玩前修。
谁云酸寒吏,忧乐非身谋。
乃知君子怀,与世异沉浮。
嗟予一漫叟,放浪犹虚舟。
舞雩有清风,遗迹今在不。
君乎去此矣,欲往将谁俦。
寄言春服成,尚觊一来游。